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93813
2025年07月01日
读了《太公阴谋》,感觉不太明白。大多数人说这是讲权谋的经典,但我看完很困惑。书里写了很多策略,可是这些方法真的有用吗?现在的社会跟古代完全不一样了。有些话看起来很高深,仔细想想又觉得没什么用。最让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要把简单的事情说得这么复杂。可能是我水平不够,理解不了古人想表达的意思。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孙膑兵法
知书房
孙膑兵法
孙膑 著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孙膑兵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东汉以后就已经失传。因此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推测孙膑就是孙武,认为《孙膑兵法》就是《孙子兵法》。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竹简本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才改变了学界的认识。竹简本是汉初抄本,其中孙膑不以第一人称出现,所以学界普遍认为此书是由孙膑弟子纪录而成。现在分上下两编,共三十篇。
鬼谷子注
知书房
鬼谷子注
陶弘景 著
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著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书成后,深得翰林学士苏轼赞赏,两次奏荐,乞换文资,并附呈此《备论》,以证实其“文章议论”。该书现存26篇。书中对战国至五代的兴衰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以史为鉴。该书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 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重要的是看是否含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所以战胜了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 “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书中对如何用“智”作了多方面的论述: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推崇韩信、曹操“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利用“谋夫策士”,东汉末孙坚之所以“功业不就”,就是因为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书中提出君将要和谐,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何博士备论》褒贬历史人物不囿旧说,苏轼赞誉它“论历代所 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当然,其中对某些人和事的评论,也难免有偏颇之处。
精选书评
知书客874772
翻开《太公阴谋》,多数人惊叹于姜尚的奇谋妙计。我却注意到周文王的忍耐与克制。一个诸侯面对谋士的种种试探,不急不恼,甘居下位。这在权力场中极为罕见。上位者往往刚愎自用,能放低身段的少之又少。文王肯装糊涂,肯等时机,这才是成大事的根本。阴谋不过是术,真正的道在于克制与等待。看这段历史,你会明白为什么最终是周室得了天下。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知书客286370
自庚子孟夏始,至今历两月余而终篇。是书虽言兵事,然究天人相与之际,辨刚柔进退之法,实为经世之秘钥。张良受书桥上,尚父遗策世间,千古韬略尽在此矣。予每夜挑灯展卷,未尝不叹其谋猷深远、机变无穷。尤善以阴符演天道,以奇正合人事,虽片言只字,皆含玄机。诚兵家之圭臬,亦处世之明镜也。辛丑仲夏晦日,愚斋主人记于琅琊西窗下。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知书客819367
自暮春捧卷,至仲夏掩册,历时二月有余。《太公阴谋》之精微处,令人击节三叹。太公运筹帷幄之智,烛照千秋,非独兵家之祖,实为谋略之宗。其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每于寻常处见奇崛,平淡中蕴玄机。余最爱"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之理,诚为处世之圭臬。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若论韬略,则太公一书足矣。庚寅夏日藏拙斋主记于沪上。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