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48733
2025年09月03日
再次翻开这本泛黄的书页,手指触碰到纸张时依然会不自觉地颤抖。工业城市的煤灰似乎透过文字飘散出来,粘在指尖挥之不去。2023年11月的一个阴雨天重读时,窗外正好传来新闻播报:"英国纺织业工人抗议工资拖欠事件持续发酵..."这世界总是存在着诡异的对称性,就像米尔顿市浓烟滚滚的烟囱与曼彻斯特阴郁的天空。 纺织机轰鸣声中,我时常困惑于玛格丽特的选择。她为何能如此从容地穿梭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南方的牧师宅邸里飘着玫瑰花香,北方的工厂区弥漫着棉花絮和绝望。这让我想起现实中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谈论着劳工权益,却从不会弄脏自己的蕾丝袖口。桑顿先生暴怒时涨红的脸和现代资本家们在董事会上的神态何其相似,只是后者学会了用慈善晚宴来粉饰血腥的原始积累。 最令人窒息的莫过于那些看似仁慈的施舍。当玛格丽特将热汤递给饥饿的工人时,我总忍不住想——这锅汤是用多少童工的眼泪熬煮的?工业革命的光辉下,多少灵魂被碾碎在齿轮之间。书中那些关于罢工的描写,在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毛骨悚然。罢工领袖希金斯身上沾着的棉絮,和现代外卖骑手制服上的雨水,都折射着同样的艰辛。 但真正刺痛我的,是玛格丽特最终的选择。她找到了平衡点,却也因此失去了愤怒的能力。这多像我们这代人——明明看清了系统的荒谬,却学会了在其中舒适地生存。桑顿先生在小说结尾蜕变为了"开明资本家",可现实中又有几个资本家愿意放下股息去理解流水线上的叹息? 合上书页时,米尔顿的雾气似乎还萦绕在眼前。我惊觉自己困惑的或许不是玛格丽特的选择,而是这个从未真正改变过的世界。北方冰冷的机器和南方温热的红茶,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我们就生活在这枚不断旋转的硬币上,在眩晕中假装找到了方向。
南方与北方
知书房
南方与北方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外套
知书房
外套
尼古拉·果戈理 著
尼古拉·果戈理出生在俄罗斯帝国的一个乌克兰村庄,父母是乡绅。他上大学时开始写作,后来去了圣彼得堡,希望在文学界取得成功。他自费出版的诗歌受到普遍嘲笑,但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迪坎卡附近农场的晚间》(1831年)获得成功。他大量写作,广泛旅行,在德国和瑞士度过时光,并在罗马生活了十二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一些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死魂灵》(1842年)和《外套》(1842年)。在最后的几年里,果戈理经历了健康状况不佳和抑郁。在烧毁了他的一些手稿,包括《死魂灵》的第二部分(本应是三部曲)后,果戈理在床上躺了九天,拒绝所有食物,直至去世。尼古拉·果戈理现在被视为俄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超现实主义和怪诞风格的前身。
巨人
知书房
巨人
西奥多·德莱塞 著
他有成熟的外表,可靠的实业,异样的胆识和远见。还有一群有情调的女友,一段摇摇欲坠的婚姻。这里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商场的尔虞我诈,不仅是文学著作,更是商场典范。人生的悲欢离合,成功人士的心理和困境,将走过怎样的轨迹? 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美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了解美国的历史,更有助于读者了解美国的实业资本家在经济腾飞中的角色。
马丁·伊登
知书房
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 著
《马丁·伊登》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青年水手马丁·伊登偶然结识了上流社会的罗丝小姐,受她的启发,发愤自学,并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生涯。尽管处处碰壁,他仍不愿听从罗丝的安排,进她父亲的事务所,做个“有为青年”。后来他突然时来运转,以前被退回的稿件纷纷得到发表,成为当红作家。以前看不起他的亲友都争先恐后地来请他吃饭,连已和他决裂的罗丝也主动前来投怀送抱。这使他看清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爱情所抱的美妙幻想也彻底破灭。
精选书评
知书客165215
北方工业的烟尘遮天蔽日,南方田园的诗意荡然无存。玛格丽特从青翠的乡村来到漆黑的工厂区,满眼都是格格不入。她讨厌桑顿的冷酷,桑顿看不起她的天真。但慢慢地,她看到了工人们的苦难,他发现了她的善良。两个人都在改变,却谁都不肯先说。直到最后,他们才明白对方的心意。这故事告诉我们,偏见比距离更可怕,理解比爱情更难。
南方与北方
知书房
南方与北方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知书客237124
读《潘》的时候我在想,这个猎人到底在追求什么。一个人躲在森林里,不停地说自己爱大自然,可是一见到人就犯病。他看不起村民,又忍不住去找那个姑娘。最后姑娘死了,他又回到森林。这算什么?你既然瞧不上人类社会,干嘛还要在村子里兜圈子?躲起来就躲到底,别一边骂人一边又巴望着和人来往。这种矛盾让我觉得难受。
潘
知书房
潘
克努特·汉姆生
知书客415111
她这一生,要自己挣扎,撞上金钱诱惑,撞上尊严扫地,撞上婚姻算计,撞上牢狱之灾,撞上生离死别,撞上道德审判,撞上绝处逢生,撞上晚年安宁。笛福用最直白的文字写活了这个女人。她坏得真实,好得勉强,就像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的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生的救赎不在于变成圣人,而在于敢直面自己的不堪。
摩尔·弗兰德斯
知书房
摩尔·弗兰德斯
丹尼尔·笛福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