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72450
2025年07月20日
重读《晏子春秋》,大部分人都在夸晏子的机智和正直。但我更注意到齐景公的态度。他作为国君,能够放下架子听批评,这是很难得的。现实中,有权的人往往听不进反对意见。景公虽然也会犯错,但他肯改。这书里记录了很多小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领导人能接受劝谏,国家才能变好。晏子当然厉害,可要是没有景公的配合,这些故事也不会流传下来。
晏子春秋
知书房
晏子春秋
晏婴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唐才子传
知书房
唐才子传
辛文房 著
唐及五代诗人传记汇编。10卷。元代辛文房著。本书卷首有写于元年宗大德八年(1304)的引言,即应编成于此时。全书以10卷的篇幅论列了398位唐(包括五代)诗人,其中有专传的为278人,附见的为120人。为一代诗人作列传,在此书问世之前未曾有过,因此,无论从开创意义而言,或是从其资料丰富、涉及面广博而言,本书都是研究唐诗最主要的典籍之一。到清初,本书在国内已无传本,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重编为8卷,但仅存有287位诗人的传记。本书自元代问世以来,曾传入邻国,日本尚保存有其元利10卷本,清光绪年间由杨守敬访得日本流传的10卷原本,影印行世,国内才又得见本书的全貌。自1987年5月至1990年9月,中华书局陆续分4册出版了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的原文校勘由孙映逵完成,全书的校笺工作分由20余位学者分工撰写。校笺主要包括:考证原书资料出处,纠正史实讹误,补辑原书未备的重要资料。校笺一问世,立即受到学术界好评,不但提供了该书的通行本,也成为唐诗人生平资料的集大成者。
古今同姓名录
知书房
古今同姓名录
萧绎 著
一卷。梁元帝萧绎 (508—554)编。萧绎字世诚,萧衍第七子。幼时盲一目,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在位三年,谥号孝元。萧绎著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注 《汉书》 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老子讲疏》以及《文集》五十卷。《古今同姓名录》见于《梁书·本纪》及《隋书·经籍志》均为一卷。后来,经唐代陆善经,元代叶森分别加以增添续补,收录在明代的《永乐大典》中。清代李调元编辑《函海》时,将此书收入,改为三卷。此本虽然经过反复的增补,但其体例分明,不相混杂。凡是陆善经、叶森增改之处,都予以标明。所以仍可以看到梁元帝原本的面目。这是类事之书中,最早的一部书。书中列古今同姓名者三百八十二个,共一千三百零七人。此后,明代万历年间,余寅又撰《同姓名录》十二卷。周应宾增补一卷。清代王廷灿又增补八卷。内容更为详尽,但是其体例依然如原本。有《四库全书》本、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 本。
十七史百将传
知书房
十七史百将传
张预 著
又名《张氏集注百将传》,简称《百将传》。古代军事家与将领传集。宋张预撰,翟安道注,其书采历代军事家与名将百人,始于西周姜太公,终于五代刘。各于正史及别史中搜集有关事迹,进行综合论述,特别注重其军事战例,凡与《孙子兵法》合者,皆一一表出,或别以《孙子兵法》题其后。其他生平,如地理诸方面考述也颇琐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说:“然其分配多未确当,立说亦未免近迂。仍为宋人之谈兵而已矣。”《郡斋读书附志》:《百将传》十卷,东光张预公立所进也。由太公而下,至于五代之刘词,凡史辞泛漫而不切于兵者,一删去之。或非兵略而可以资人之智虑者,间亦存焉。各以《孙子兵法》题其后,次以行事合之。
精选书评
知书客184979
翻看《晏子春秋》时,很多人会赞叹晏婴的智慧与正直。但我注意到齐景公的表现更有意思。作为国君,他能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这更少见。领导们通常不喜欢听反对意见,何况是一国之君。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齐景公的胸怀。晏婴的谏言固然高明,但如果没有景公的配合,再好的建议也没用。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政治需要贤臣,更需要明君。
晏子春秋
知书房
晏子春秋
晏婴
知书客203177
奇书,治国之宝典。妙哉、绝哉、神哉!可当官时读,可为民时读。得意时能看,失意时也能看。大人物能学,小人物也能学。富贵时要读,贫贱时更要读。求人不如求己,读史不如读此。为政之道尽在其中。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十遍有十遍的体会。这本书能让人明白怎么做人,怎么做事。道理简单,用处很大。
晏子春秋
知书房
晏子春秋
晏婴
知书客614786
读《晏子春秋》,最叹服晏婴以五尺之躯撑起齐国的脊梁。他不穿狐裘而百姓暖,不食粱肉而国人饱,这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特别是那句"厚葬无益于死者",道破了奢靡丧葬的虚妄,至今令人警醒。作为春秋第一智者,晏婴既能以三寸舌退百万兵,又能以躬行节俭教化君王,比起后世那些巧言令色的纵横家,他的智慧透着泥土气,却更显珍贵。
晏子春秋
知书房
晏子春秋
晏婴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