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55171
2025年09月04日
从《包公案》中读来,随着阅历增加,反而觉得越来越看不懂。人总是想相信天理昭昭,可现实里太多案子让人想不通。包公断案如神,但那些离奇的情节在真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想到《洗冤集录》里的验尸方法,宋代确实在破案技术上有进步。从书中能看到古人对正义的追求,也能理解百姓对清官的期待。只是现实中的冤案错案太多,能破的案子太少。 虽然是古代故事,也可以对照现在的司法现状。有些道理古今相通,有些问题至今无解。读着读着就会想,如果包公活在今天,他能解决多少问题。
包公案
知书房
包公案
安遇时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河间传
知书房
河间传
柳宗元 著
唐文。柳宗元作。宋王楙《野客丛书》云:“客或讥原涉曰:‘子本吏二千石之世,结发自修,以行恶推财礼让为名,正复雠取仇,犹不失仁义,何故遂自放纵为轻侠之徒乎?’涉应曰:‘子独不见家人寡妇邪?始自约敕之时,意乃慕宋伯姬及陈孝妇。不幸为一盗贼所污,遂行淫佚,虽知其非礼,然不能自还。吾犹此矣’。此柳子厚《河间传》之意也。”黄震说:“志贞妇一败于强暴,以计杀其夫,卒狂乱以死。子厚借以明恩之难恃。愚以为士之砥节砺行,终不免移于富贵利欲者多矣。正当引以自戒,而不必计其恩之可恃否也。”今人孙昌武说本文乃“虚构”之作,已不是史传,“包括着政论、寓言、小说等多种因素”。通过河间妇的形象,“影射当时士人操守败坏,朋友之恩难恃,君臣之际可畏,也是寄托了对现实的感慨的”(《柳宗元传论》)。本文描写细致,情节曲折,刻划人物的音容笑貌,描绘人物的行动和场面十分生动。内容上虽有不堪入目之处,但在艺术描写的技巧上很突出。
龙城录
知书房
龙城录
柳宗元 著
轶事小说集。又名《河东先生龙城录》。旧题唐柳宗元撰。二卷。宗元有《河东先生集》已著录。是书唐艺文志未著录,宋人何远以为本朝王铚所作,假托柳氏大名。朱熹亦持何氏观点。清四库馆臣进而检讨书中文字,颇以笔力贫弱,非柳氏大家所为,考其记事,又多类同于宋人,不无道理。全文约5600字,共收笔记43则,主要记述了隋唐时期帝王官吏、文人士子、市井人物的轶闻奇事。《直斋书录解题》、 《通考》、 《宋志》著录,一卷。今存《柳河东全集》本、 《百川学海》本、 《稗海》本、皆为二卷。又有《历代小史》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均作一卷。二卷本和一卷本同。
独异志
知书房
独异志
李冗 著
唐代轶事小说集。 李冗(又作李亢、李元、李冘)撰。原书十卷,现存三卷。 内容为从上古三皇五帝至隋唐时期的各种志人志怪故事,题材十分广泛。有志怪荒诞内容,也有揭露社会现实内容,赞颂女子才识品德内容等。成书约当唐宣宗至僖宗乾符元年间(846—874)。收志人志怪故事四百二十七则。从古至今,凡神仙鬼怪人间事,一并摭录。
精选书评
知书客666988
在众多公案小说中,《包公案》总被奉为圭臬,可细读之下却尽是斧凿痕迹。包拯断案如神,可那些离奇案情的编排,未免太过工巧,像是刻意为之的表演。我更在意那些蒙冤之人,他们不过是作者笔下的提线木偶,只为了衬托包大人的英明。真正的清官,何须如此夸张的戏剧?反倒是那些隐没在字里行间的民间疾苦,才更值得深思。
包公案
知书房
包公案
安遇时
知书客765510
在《包公案》里翻检,案件的记录很多,这本书我看了三遍。大多数人佩服包公的明察秋毫,但我觉得那些愿意相信他、把案子交给他处理的普通百姓更了不起。弱势的人面对不公,多数选择沉默。他们能站出来很难得。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
包公案
知书房
包公案
安遇时
知书客941056
"日月不明,浮云蔽之;人心不正,贪欲害之。"《包公案》以其刚正不阿的青天形象,在民间传唱千年,成为中华法治精神的永恒丰碑,这部古典公案小说用一个个明镜高悬的断案故事,诠释了"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真谛。
包公案
知书房
包公案
安遇时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