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66988
2025年07月04日
在众多公案小说中,《包公案》总被奉为圭臬,可细读之下却尽是斧凿痕迹。包拯断案如神,可那些离奇案情的编排,未免太过工巧,像是刻意为之的表演。我更在意那些蒙冤之人,他们不过是作者笔下的提线木偶,只为了衬托包大人的英明。真正的清官,何须如此夸张的戏剧?反倒是那些隐没在字里行间的民间疾苦,才更值得深思。
包公案
知书房
包公案
安遇时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老残游记
知书房
老残游记
刘鹗 著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 (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三侠五义
知书房
三侠五义
石玉昆 著
《三侠五义》,作者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小说叙写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充分地体现了底层人民的愿望。其中包公在侠客们的帮助下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白玉堂、展昭、欧阳春、韩彰、蒋平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表现出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本质。
醒世恒言
知书房
醒世恒言
冯梦龙 著
《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始刊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全书共四十则故事,题材来源丰富,大多来自民间传说、史传和唐、宋小说。大多数作品仍是婚姻恋爱这个主题。全书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白玉娘忍苦成夫》《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都是其中的名篇,情节跌宕起伏,主题鲜明,流传较广。 《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精选书评
知书客213670
从六月读到八月,用了两个月看完这本书。中间有十几回写得重复,跳过去没细看。包公审案确实厉害,明察秋毫,惩恶扬善,老百姓看了会觉得痛快。但是有些案子过于神奇,像是编出来的。破案过程也简单,往往靠鬼神托梦。这种写法容易吸引人,但不太真实。结尾部分写得匆忙,几个案子草草了结。总的来说可以看看,不能全信。甲辰夏日记于北京。
包公案
知书房
包公案
安遇时
知书客765510
在《包公案》里翻检,案件的记录很多,这本书我看了三遍。大多数人佩服包公的明察秋毫,但我觉得那些愿意相信他、把案子交给他处理的普通百姓更了不起。弱势的人面对不公,多数选择沉默。他们能站出来很难得。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
包公案
知书房
包公案
安遇时
知书客654378
安遇时的《包公案》写包拯断案,故事大多简单直接。包拯形象鲜明,铁面无私,但有时显得过于理想化。书中案件类型多样,有些逻辑严密,有些却牵强附会。整体上情节紧凑,可读性强,但部分内容为了突出包拯的智慧,显得刻意。这本书适合喜欢传统公案故事的读者,但不要期待太深的现实意义。包拯的正义感让人敬佩,但现实中的断案未必如此顺利。
包公案
知书房
包公案
安遇时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