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59471
2025年09月03日
奇书,世间少有的深刻。每一字都重若千钧。可以当下读,可以反复读。君王该读,百姓也该读。得意时要读,失意时更要读。权谋之本,人性之镜。讲势时锋芒毕露,说道时又含蓄深沉。不读《韩非》不知权力之毒,不读《韩非》不懂人心之险。治国如此,做人亦是如此。他写的是法,却处处见血。两千年前写就,今日依然锋利如新。
韩非子
知书房
韩非子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李克书
知书房
李克书
李克 著
一卷。周李克 (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李”或作 “里”,古字通用。李克为魏文侯之相。《汉书·艺文志》载儒家 《李克》七篇。佚已久矣。然《文选·魏都赋注》,明引《李克书》三语,最可珍贵;马国翰又从他书辑其对文侯语,合为一卷。陆玑 《诗疏》曰:“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为子夏再传弟子,而《汉书·艺文志》则认为克为子夏弟子。国翰以为子夏居魏,亲从问业。故班固云然,是说亦近情,皆因缘儒术。有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邓析子
知书房
邓析子
邓析 著
二篇,春秋后期名家重要著作,邓析著。邓析的著述在汉以前流传情况不详。至西汉末刘向校书,“以相校除复重,为二篇”,其篇目为“无厚”、“转辞”。《汉书·艺文志》“名家”著录:“邓析二篇。”后隋唐史志俱录。然原书内容在汉以后渐散佚,仅存篇名。一般认为今本《邓析子》内容为隋唐之际人所伪撰。因今本不可据,故《邓析子》之学说,只能就汉以前其它书籍征引论述之言讨论。刘向云其书“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所谓“两可”,《吕氏春秋·离谓》记有邓析“两可之说”故事:言一物仅有一买方和一卖方,双方都急于成交。因买方急于买,卖方可以要高价而不急;买方也可因卖方急于卖,自己可以压价而不急。此两可之例是对矛盾的双方俱急这一角度开始分析,而得出俱可不急的结论,于是论题便显示为双方又急又不急。“是有(又)不是,可有(又)不可,是名两可”(鲁胜《墨辩注叙》)。书中另一重要内容为讨论“无厚”,“其论‘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同类”(刘向《校上邓析子叙》)。邓析此论的具体情况不见史载。但书中所提出的“无厚”命题,至战国时则成名辩学派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涉及哲学上“名”与“形”、“无穷大”与“无穷小”等关系。荀子说邓析“好治怪说,玩琦辞”,所指出的一些与邓析相关的论题,如“山渊平,天地比”之类,由于已为惠施等辩者所展开讨论,故其出自《邓析子》原书中的部分已难确认了。
管子
知书房
管子
管仲 著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管子》 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 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3149
经典,法家之集大成。顺读可明理,逆读可深思。全书可作整体,篇章可拆解。治国者须读,为官者须读。平民也可读,学者更须读。盛世宜读,乱世更宜读。学法不如用法,学理不如明理。明理之道,尽在其中。每一句都直指要害,每一篇都鞭辟入里。读之可明智,用之可成事。
韩非子
知书房
韩非子
佚名
知书客331683
旷世奇书,帝王之术!《韩非子》读来真叫人又惊又叹。暴烈时如刀锋,闪烁寒光;圆融时似溪水,润物无声。得意时可读其术,失意时可品其智。翻至"八奸"则冷汗涔涔,阅及"五蠹"又拍案叫绝。我曾当它是毒药,如今却成良方。法家之言,竟能如此刻骨铭心!读罢掩卷,忽觉浑身战栗——这书里的老虎豺狼,如今不是仍在人间游走么!
韩非子
知书房
韩非子
佚名
知书客794455
读《韩非子》时,最触动的是他对人性的冷峻剖析。权术、势位、法度,这些东西在他笔下血淋淋地摊开,没有半点遮掩。他说"人性本恶",却不是为了批判,而是直面现实。最讽刺的是他死在李斯手上,正是自己最警惕的"法术"害了他。这本书像面镜子,照着权力场上的每个人。读多了会觉得世间险恶,但转念一想,看清了反而能活得更清醒。
韩非子
知书房
韩非子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