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像一锅熬过头的英国浓汤——料是好的,但喝到最后只想摔勺子。我必须承认那些对司法制度的犀利讽刺确实精彩,可当这些段落被埋在长达八百页的唠叨里,简直像在法庭档案堆里找金句。要论批判精神,读《格列佛游记》或者直接看《是,大臣》不香吗? 先说结构问题。狄更斯非要让埃斯特和德洛克夫人两条线平行发展,前三百页看得我太阳穴直跳。那些突然冒出来的新角色就像伦敦的雾,你以为终于要看清了,结果又飘来一团。最可笑的是最后非要让所有人强行产生关联,这种维多利亚式的命运交织,比现代八点档连续剧还刻意。我理解这是连载小说的通病,但读者凭什么要为作家的稿费买单? 再说说所谓的"社会批判"。狄更斯笔下的司法系统腐败确实触目惊心,可他对底层人民的描写总带着中产阶级的望远镜。当他在温暖的书房里描写乔的死亡时,那种居高临下的怜悯就像在观赏穷人标本。更讽刺的是,这部揭露阶级压迫的小说,当年正是在资产阶级的客厅里被高声朗读的娱乐品。 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狄更斯式的道德说教。埃斯特这个角色简直是用糖精捏出来的,她每次开口我都怕书页会滴下蜜汁。把善良等同于逆来顺受,把美德简化为自我牺牲,这种道德观放在今天就是精神PUA教科书。更不用说那些突如其来说教段落,读着读着就会撞见大段人生哲理,活像在小说里插播牧师布道。 不过必须承认,当狄更斯暂时放下道德家身份时,他创造的那些配角确实精彩。斯金波先生的自私透着可爱的坦率,弗莱特小姐的八卦精神堪称维多利亚版营销号。可惜这些鲜活人物最终都要服务于他那套善恶报应的宇宙法则,就像被迫参加道德审判的囚徒。说到底,《荒凉山庄》的伟大与恼人之处都在于——它既是锋利的解剖刀,又是沉重的道德枷锁。
荒凉山庄
荒凉山庄
荒凉山庄
查尔斯·狄更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