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37622
2025年06月22日
在书店角落翻到这本《呻吟语》,读了两遍。很多人看到的是吕坤的处世哲学,而我觉得更难得的是他敢说真话。那个年代,文人大多迎合上意,他却坚持讲自己的道理。书里很多话听起来刺耳,但都是大实话。掌权的人听不进批评,他却写下来了。这种态度不容易,现在看也很有价值。书不厚,但每句话都够琢磨半天。
呻吟语
知书房
呻吟语
吕坤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著
西汉董仲舒撰。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第三十九、四十、五十四三篇缺佚。本书是西汉今文经学的代表作。《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於后世。”后人将“说《春秋》事得失”的《蕃露》、《玉杯》、《竹林》之属数十篇编辑成书,并以《蕃露》之篇名为书名,称为《春秋繁露》。《隋书·经籍志》著录该书十七卷,宋《崇文总目》著录其十七卷、八十二篇。今本是宋朝楼钥的校本。该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家之学,并旁采道、法、墨、名等家思想,发挥《春秋公羊传》之微言大义,形成了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特征的新儒学体系。在宇宙观上把“天”作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确立了“君权神授”论。在思想方法上强调统一,认为矛盾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从而确立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方法论。在认识论上提出“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建立了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在人性论上倡“性三品”说,并根据其“天人感应”的目的论提出“三纲”、“五常”的名教思想。注解本有清凌曙的《春秋繁露注》、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明夷待访录
知书房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著
文集。清初黄宗羲(1610—1675)撰。一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乾隆间列为禁书。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十三目,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卦名,象征火入地中,昏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露其明智,智能之士处于患难之中。“待访”,期待明君来访,故自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明夷待访录题辞》)有自况殷末箕子向周武王陈《洪范》的意思。成书于清康熙二年(1663),100年后的清嘉庆年间,才有初刻本印行。清末有顾氏《小石山房丛书》本,民国初年有上海中华书局薛凤昌《黎洲遗著汇刊》本,现通行1955年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1年中华书局重印。
孔丛子
知书房
孔丛子
孔鲋 著
人物故事集。 秦孔鲋(约前264—前208)著。六卷。鲋字子鱼,一名甲。孔子后代,居魏国,魏相子顺之子。承继家学,博通经史。秦并六国,奉诏赴朝廷,官拜少傅。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建议焚书。鲋既惧祖宗遗典灭亡无求,又怕坑儒惨刑,遂携弟子襄,潜居故里,将家中《论语》、《尚书》、《孝经》等书,深藏宅院壁中。然后隐于蒿山, 召弟子百人,亲授其书。陈胜起义,鲋出山为博士,从军反秦。晚年因目疾辞官。鲋闲居故里,搜辑自孔子以来五位先祖言行,成此编。汉时,孔子九世孙太常孔减以所著赋与诗合为一卷,称《连丛子》附其后。全书三万九千余字,二十一篇,有《嘉言》、《论书》、《记义》、《刑论》、《记问》、《杂训》等。主要记载孔子、子思、子上、子高、子顺言行事迹。因系孔氏后人追述先祖,故事真情切,生动感人。某些篇章,含有一定进步思想因素,客观上暴露贵族统治者的贪婪与残忍。写作上采取正面叙述人物言行与侧面评论相结合方法,既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又显示出很高艺术性。孔子形象尤为具体鲜明,不仅有圣人之表,而且有圣人之德。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616625
明代思想家吕坤的《呻吟语》是一部充满智慧箴言的人生笔记,书中那句"躁心浮气,浅衷狭量,此八字是进德者之大忌"如同一面明镜,照见了修身养性的要害。这部融合儒学正统与道家智慧的著作,既展现了士大夫"为天地立心"的担当,又流露出"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洒脱,四百年后读来,那些关于治学、处世、修身的思索依然闪烁着通透的光芒。
呻吟语
知书房
呻吟语
吕坤
知书客189054
千古奇书《呻吟语》,句句戳心窝!这本书讲透了人生,捅破了窗户纸。你看也行,不看也行。高兴时读,烦心时也读。聪明人看有收获,平常人看也有收获。富贵时候要读,落魄时候更要读。求人不如求己,拜师不如读书。这本书就是你的师傅!吕坤写书直指人心,不看白不看,看了还想看。五百年来,谁看谁知道。一本《呻吟语》,胜过万卷书!
呻吟语
知书房
呻吟语
吕坤
知书客261844
庚子冬日夜读《呻吟语》毕。此书费时两月有余,间或搁置数日,颇似明人散步时随手所记的闲札。吕坤谈性命道理极精微,而处世之法则往往近俗,盖哲学家与老吏两种面目也。最喜其说天理人欲之际,如江流入海,浑然不分;最厌其絮絮于节义琐事,如老生常谈,陈腐可憎。文人必六经注我,故读其书者各取性之所近耳。壬寅岁杪雨窗漫笔记此。
呻吟语
知书房
呻吟语
吕坤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