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93325
2025年09月04日
"在这里,我们永远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唯独没有现在。" ——《二手时间》中这句冷峻的剖白,像手术刀般划开了后苏联时代普通人的精神剖面,那些在意识形态废墟上寻找自我的灵魂,他们用伤痕编织着时代的裹尸布,却依然在记忆的灰烬里固执地寻找未曾熄灭的火星。
二手时间
知书房
二手时间
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冬日列车
知书房
冬日列车
卡罗琳·穆尔黑德 著
《冬日列车:维希政权与纳粹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是英国传记作家卡罗琳·穆尔黑德创作的非虚构类历史著作,基于口述访谈、回忆录及档案资料,聚焦二战期间参与抵抗纳粹占领的法国女性群体经历。 全书分为两部分十五章,第一部分记述女性抵抗者在法国监狱遭受的迫害,包括分发反纳粹传单、藏匿抵抗者等活动;第二部分以1943年“31000次列车”押运事件为切入点,详述230名女性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的生存抗争,仅49人幸存。作者通过梳理被捕女性的战时遭遇及战后创伤,展现其在维希政权与纳粹统治下的双重压迫,以及通过友谊互助维持生存意志的过程。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一卷)
知书房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第一卷)
威廉·夏伊勒 著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是美国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创作的三卷本回忆录合集。作品以作者1904至1988年间跨越欧美的记者生涯为线索,通过亲历者视角记录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 全书分为《世纪初生:1904—1930》《噩梦年代:1930—1940》《旅人迟归:1945—1988》三卷。第一卷记述作者逃离美国保守环境后,在欧洲报道林德伯格飞行、国际联盟会议等事件,并记录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文化名人群像。第二卷聚焦纳粹德国崛起,以驻柏林记者身份揭露希特勒政权扩张过程,包含对德奥民众心态和外交讹诈的一手观察。第三卷呈现战后美国社会变迁,涵盖麦卡锡主义对作者的冲击及其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引发的争议,最终以晚年重返欧洲的怀旧之旅收束。三卷贯穿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与历史分析的深度。
贪吃女王
知书房
贪吃女王
安妮·格雷 著
生动讲述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饮食生活、宫廷食谱及其与王权形象的关系,从一个独特视角窥见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文化与王室秘辛。
精选书评
知书客617632
这本书让我很失望。作者记录了苏联解体后普通人的生活,但全是负面情绪。我看不到希望,只看到痛苦和绝望。作者只选择那些悲惨的故事,没有平衡的视角。现实生活不是这样的,人有快乐也有悲伤。整本书像在放大痛苦,让人抑郁。我觉得作者故意忽略好的一面。这种写法不公平,也不真实。读完后心情很差,好像世界没有光。
二手时间
知书房
二手时间
阿列克谢耶维奇
知书客266636
这本书读起来不费劲,但看完后心里空落落的。它记录了苏联解体后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困惑和挣扎特别真实。这种真实让人难受,因为我们也处在类似的时代变迁中。作者没有评判,只是让人物自己说话,这种写法反而更让人感到迷茫。我们以为自己知道未来在哪,其实可能和书里的人一样,只是在随波逐流。
二手时间
知书房
二手时间
阿列克谢耶维奇
知书客659279
这本书让人失望。叶芝写的东西太飘了,全是些虚无缥缈的传说和精灵。他说要展现爱尔兰的灵魂,但读起来就像在雾里看花。普通人根本看不懂他在说什么。那些所谓的深意,仔细想想就是在故弄玄虚。现实生活已经很累了,谁还有空去琢磨这些不着边际的故事。书里说的那些神秘体验,放在今天就是迷信。花时间读这种书,不如去干点实在的事。
凯尔特的薄暮
知书房
凯尔特的薄暮
W.B.叶芝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