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25576
2025年09月04日
当我看完《斐多篇》后觉得很糊涂。柏拉图写了很多对话,但我不太明白他想说什么。苏格拉底说灵魂不死,但我没完全听懂他的论证。每次我觉得快要理解时,又出现新的疑问。特别是关于回忆说的部分,总觉得跳跃太大。这本书让我觉得哲学太难了。可能我需要多读几遍,或者找些解读来看。现在我只记得死亡和灵魂这些词,其他的都模模糊糊的。
斐多篇
知书房
斐多篇
柏拉图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忏悔录
知书房
忏悔录
卢梭 著
《忏悔录》是让-雅克·卢梭创作于启蒙运动时期18世纪的自传体著作。这部重要文献详尽记录了卢梭的人生轨迹与内心世界,揭示了塑造这位哲学与文学巨匠的特殊人生动机与经历。作品深入探讨个体性、社会批判与自我反思等主题,塑造了一个在深刻社会变革中探索前行的复杂思想者形象。 在开篇部分,卢梭确立了展现绝对真实自我的创作理念,强调本真性在自我呈现中的核心价值。他从家族渊源起笔,追溯童年时期在父母关系与早期教育中的挣扎与成长。通过细腻剖析性格形成期的关键节点,卢梭展现了一个情感光谱极其丰沛的灵魂—―从欢愉到绝望的情感震荡贯穿其生命轨迹。这段序曲为深入的精神探索奠定基调,引导读者见证深刻的内在矛盾与社会批判如何共同铸就卢梭独特的哲学视野。
实践理性批判
知书房
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 著
本书是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三大批判著作之一,康德的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从内容上来看,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规定,那么,“实践理性批判”的任务就是研究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康德立足于无人可以怀疑的“纯粹实践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从人的纯粹理性现实具有的实践能力出发并以之为标准,批评和评价一般的理性在实践活动中的种种表现,从中确认纯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规律,即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认识到人在实践中事实上是自由的。康德在本书中提出的自由概念成为“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结合的基石。特别是在本书中提出了他的脍炙人口的两大崇高原则:“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全书除序言和导言外,有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和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在要素论中又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和“辩证论"。 全书18万字。由康德研究专家杨祖陶和邓晓芒合作,直接从德文原版翻译。译文精良,较好地传达了康德的原意,是二位学者十多年合作的又一部精品。
论出版自由
知书房
论出版自由
约翰·弥尔顿 著
《论出版自由》作者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 《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最重要的一篇,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辞。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弥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说辞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6747
死亡到底意味着湮灭还是永恒?苏格拉底饮下毒酒时的从容,让人既困惑又着迷。他为何如此笃信灵魂不灭?那些关于轮回、记忆的神秘论述,听来如同飘在空中的蛛网。当肉体消散,思想真能继续飘荡吗?无数个夜晚我都在想,这位智者最后的微笑里,究竟藏着真相还是执念?也许哲学本就是这样,在生与死的边界上,把困惑酿成蜜糖。
斐多篇
知书房
斐多篇
柏拉图
知书客192456
翻开书页时满心迷茫,合上那一刻却仿佛触摸到了灵魂的永恒。那些关于死亡与不朽的对话,在苏格拉底饮下毒酒的瞬间,突然变得如此清晰又温暖。两千多年前的智慧像月光穿过云层,照亮了我对生命最深的困惑。原来哲学可以这样美,美得让人眼眶发热。
斐多篇
知书房
斐多篇
柏拉图
知书客719285
看了伏尔泰的《查第格》,我打心底感到自豪。这本书讲了一个波斯青年的故事,他经历各种磨难,却始终保持智慧和善良。书里说的道理很简单,生活充满不公,但人不能因此放弃正义和理性。伏尔泰用故事告诉我们,坚持真理就能战胜愚昧。这种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特别珍贵,它像一盏灯,照亮了整个欧洲。现在读来,依然让人佩服作者的勇气和远见。
查第格
知书房
查第格
伏尔泰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