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辞典
哲学辞典
伏尔泰

哲学辞典

伏尔泰  

《哲学辞典》堪称现存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且内容驳杂的典籍之一,集事实与例证于大成。其蕴含的信息包罗万象,足以满足各类志趣与研究领域;其行文更尽显作者无与伦比的天赋才华——智慧、活力与从容兼备。凡曾启迪或愉悦文坛的话题,此书几乎无所不谈;人类思潮如潮汐般往复冲刷着变幻无定的海岸,其间的任何角落,亦无远弗届,皆在探索之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45640
尽管合上这本《哲学辞典》已经有些时日,但每每想起那些似是而非的论断,胸口仍会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郁结。 虽然早就听闻这是一部启蒙运动的代表作,但没想到伏尔泰对宗教的批判如此刻薄,对理性的推崇如此盲目,对传统的否定如此彻底!那些看似机智的讽刺背后,往往藏着令人不适的傲慢与偏见。当然这与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旗手的身份大有关系,他太急于用理性之光照亮一切,以至于常常忽略了人性中那些无法被简单定义的幽微之处。 我一向认为,真正的智慧应当像老树盘根,既能向上生长,又能向下扎根。而伏尔泰的笔触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只顾着解剖,却忘了缝合。比如他对基督教的批判,虽然揭露了不少教会的黑暗面,但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就像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见过的那些激进的改革者,他们砸碎神像时眼中的狂热,与宗教审判官焚烧异端时的神情何其相似。 又比如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天真的想象。伏尔泰笔下的中国更像一个精心设计的乌托邦,用来反衬欧洲的黑暗。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恰恰暴露了他思维方式的局限。真正的智者应当明白,每个文明都像一枚多棱的水晶,从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的光彩。 《哲学辞典》中最令我反感的是那种居高临下的启蒙者姿态。伏尔泰似乎认定自己掌握着绝对真理,所有不符合他理性标准的事物都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种傲慢让我想起曾经遇到过的一位教授,他总喜欢用"愚昧""迷信"这样的标签来贬低一切传统习俗,却从不思考这些习俗背后可能蕴含的生存智慧。 作为一个在传统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人,我曾经也经历过对传统的叛逆期。那时候觉得老家祠堂里的仪式迂腐可笑,长辈们的禁忌愚不可及。但随着年岁增长,我渐渐明白,那些看似荒诞的习俗往往承载着一个族群千百年来积累的生活智慧。就像我奶奶总说"屋檐水不能直接喝",小时候觉得这是迷信,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老房子瓦片上容易积存有害物质。 伏尔泰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把复杂的人性简化成了几个理性公式。读他的文字时,我常常想起实验室里解剖青蛙的场景——确实能看清肌肉纹理,但那只青蛙再也不会跳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何尝不是如此?宗教情感、道德直觉、艺术灵感,这些都无法用纯粹的理性来解释。就像我们无法用光谱分析来解释为什么看到落日时会莫名感动。 更讽刺的是,这位高举理性大旗的哲人,在私人生活中却展现出惊人的矛盾。他一面批判教会的贪婪,一面又通过金融投机积累巨额财富;他主张宽容,却对卢梭极尽挖苦之能事。这种言行不一让我想起当今某些公知,他们批判特权时义正辞严,自己却千方百计要把子女送进名校。 《哲学辞典》中最令人不安的是那种对传统的彻底否定。伏尔泰似乎认为历史是一间需要彻底推倒重来的老房子。但任何一个经历过装修的人都知道,有时候老房子的承重墙恰恰是最不能动的部分。传统就像语言的语法规则,看似束缚,实则是交流的基础。完全抛弃传统的社会,就像失去重力的太空舱,看似自由,实则危险。 合卷沉思,我不禁想起老子那句话:"智慧出,有大伪。"伏尔泰的理性主义在破除迷信方面确有贡献,但他那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迷信?真正的启蒙不该是用一种教条取代另一种教条,而是教会人们如何在复杂世界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3518
伏尔泰的书真厉害。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91091
伏尔泰的《哲学辞典》看起来很深刻,其实很浅薄。他批判一切宗教,但自己又创造新的教条。他嘲笑迷信,但自己说的话也像预言。他想用理性解释世界,但很多观点经不起推敲。这本书充满偏见,却假装公正。他攻击教会腐败,但从不提启蒙思想家的局限。读这本书会让人觉得自己很聪明,其实只是被他牵着鼻子走。思想需要自由,但不应变成另一种专制。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53362
“怀疑是智慧的钥匙,而轻信则是愚昧的大门。”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9215
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接切入思想的本质。这本书没有复杂的论述,而是用简短有力的词条解剖各种哲学问题。伏尔泰的写作风格干净利落,每个词条都像一个精确的论点,直接命中要害。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批判性。伏尔泰对宗教、政治、道德的讨论从不回避尖锐问题。他用简单的语言拆解复杂的观念,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他的理性精神贯穿始终,即使讨论信仰问题,也坚持用逻辑和证据说话。 如果对比他早期的作品,会发现《哲学辞典》更加成熟。伏尔泰年轻时喜欢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但这本书更注重事实和论证。他的观点依然犀利,但表达方式更加克制。这本书像是他晚年思想的结晶,每一条都经过反复推敲。 对现代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直接性。伏尔泰不绕弯子,不堆砌术语,而是用最清晰的方式表达思想。他的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启发性,尤其是关于宽容和理性的讨论。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