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哲学辞典
哲学辞典

哲学辞典

伏尔泰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哲学辞典》堪称现存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且内容驳杂的典籍之一,集事实与例证于大成。其蕴含的信息包罗万象,足以满足各类志趣与研究领域;其行文更尽显作者无与伦比的天赋才华——智慧、活力与从容兼备。凡曾启迪或愉悦文坛的话题,此书几乎无所不谈;人类思潮如潮汐般往复冲刷着变幻无定的海岸,其间的任何角落,亦无远弗届,皆在探索之列。
更多
书评  · 1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27163
说来惭愧,我是在二手书店的哲学区发现这本泛黄的《哲学辞典》的。当时它被夹在尼采和叔本华之间,书脊上烫金的字迹已经有些斑驳。朋友见状打趣说,这大概就是哲学经典的宿命——被无数人翻阅,却很少有人真正读懂。但正是这种略带沧桑的质感,让我觉得它比那些崭新的精装本更值得一读。 伏尔泰的文字有种特别的魅力,就像在咖啡厅里遇到一位博学又幽默的老绅士。他谈论上帝时带着狡黠的微笑,讨论自由时眼中闪烁着火光,说起人类的愚昧时又会无奈地摊开双手。这种写作风格让我想起钱钟书的《围城》,同样是用轻松的笔调探讨严肃的话题,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陷入思考。 辞典中关于"宽容"的条目最令我动容。伏尔泰写道:"我们都是在黑暗中航行的船只。"这句话让我想起去年在博物馆看到的一幅古航海图,上面标注着"此处有龙"的警告。人类对未知的恐惧自古如此,而伏尔泰给出的解药是互相理解。我特别喜欢他把不同宗教比作同一条河流的支流这个比喻,这让我想起老家门前的那条小河,无论支流如何蜿蜒,最终都会汇入大海。这种包容的智慧,在今天这个充满对立的世界里显得尤为珍贵。 "自由"这个词条读来特别痛快。伏尔泰像一位击剑大师,用锋利的语言刺穿各种虚伪的说教。他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时,我仿佛看见他站在议会中央,周围是鼓掌的幽灵们。这让我联想到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种种争论,人们总是急于反驳对方,却很少真正倾听。伏尔泰的这句话,就像给这个喧嚣时代的一剂清醒剂。 辞典中关于"中国"的记载让我会心一笑。伏尔泰对孔子思想的推崇,对科举制度的赞赏,都带着18世纪欧洲知识分子特有的东方想象。这让我想起现在西方人对"东方智慧"的追捧,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不过他对中国宗教宽容的描述确实击中要害——在我的家乡,佛寺和道观比邻而居的景象再平常不过,这种和谐共处的智慧,或许正是当今世界最需要的。 最打动我的是伏尔泰谈论"幸福"的方式。他没有给出抽象的定义,而是说"耕种自己的花园"。这个比喻如此朴实,又如此深刻。去年春天我开始在阳台上种番茄,每天观察它们生长的过程,确实体会到了这种简单的快乐。伏尔泰似乎在告诉我们,哲学不应该只是高塔中的思辨,更应该是生活中的实践。 辞典中关于"偏见"的讨论让我反思良久。伏尔泰说偏见是"没有经过思考的判断",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对某些事情的武断看法。记得有次旅行时,我因为语言不通而对当地人的热情产生误解,后来才发现他们是真心想帮忙。这种经历让我明白了伏尔泰所说的"旅行能够治愈偏见"的深意。 伏尔泰对"理性"的诠释最有意思。他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把理性神化,而是指出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这让我想起大学时参加辩论赛的经历,有时候最严谨的逻辑推理,反而比不上一个真实的故事打动人。伏尔泰似乎早就明白,人类不仅是理性的动物,更是情感的动物。 读完整本辞典,最让我惊叹的是伏尔泰思想的现代性。他在谈论宗教宽容、言论自由、司法公正时的观点,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这让我意识到,好的思想就像葡萄酒,时间越长越显醇厚。合上书页时,我仿佛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位三百年前的智者,用他犀利的智慧和温暖的人性光辉,照亮了我思考的许多角落。 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而是教会你提问的方式。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独立思考的大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太需要这种清醒而睿智的声音了。每次重读,我都能发现新的闪光点,这大概就是伟大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哲学辞典》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