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83871
2025年07月05日
兵家典籍立派者众,《尉缭子》在台灯下已翻了三遍。常人往往盯住"刑上究、赏下流"的治军铁律,我却总在"兵者凶器"的警告前驻足。战国烽烟里能看透战争本质,比后人喊止戈为武早了千年。而今重读"慎战"之诫,犹见血书中浮现金箔,闪耀着最朴素的军事智慧——这正是今人最易遗忘的。将帅多好谈必胜之法,殊不知最先要明白为何而战。
尉缭子
知书房
尉缭子
尉缭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著
《李卫公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 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李卫公问对》多处对《孙子兵法》的命题进行了阐发,丰富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思想。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宋代被列入《武经七书》中,成为武科必读之书。今天仍有研究价值。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著
又名《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北征录》。宋代论述抗金备战问题的兵书。南宋华岳撰。12卷。今存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刊本。该书主要由《平戎十策》和《治安药石》两部分组成。作者面对宋金对峙、征战不休的局面,既不同意主战派逞忿出兵,也不同意主和派偏安江南。他主张在内政不修,国力不足时,切忌与强大的敌国硬拼。因而建议以“和议”为缓兵之计,积蓄实力,拣选贤才,重赏功臣,抚慰民心,并针对女真铁骑横冲直撞的特点,具体提出了以车御骑,以弩陷骑等制骑战术。由于作者身遭厄运,书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并没有被宋朝廷所采纳,其书也被淹没三四百年。但至清代被重新搜寻到以后,仍受到兵学界的普遍重视。
盖庐
知书房
盖庐
伍子胥 著
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早期墓葬所出竹简中,有一篇题为《盖庐》的古代佚文,原文用隶书抄写,现经整理,可恢复原貌。全文采用问答形式,由“盖庐”提问,“申青”回答,内容属兵阴阳家的学说。“盖庐”即吴王阖间,“申青”即伍子青,楚人,其父兄为楚王所害,投奔吴国,封于申,故称“申青”。《史记·吴太伯世家》云:“王阖庐元年,举伍子青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吴王阖间正是在伍子青的辅助下,励精图治,称雄一时。《史记·伍子青列传》云: 当是时,吴以伍子骨、孙武之谋,西破强 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伍子青是与孙武齐名的军事家,简本“盖庐”通过吴王阖间与伍子青君臣二人的对话,记述兵阴阳家的学说
精选书评
知书客321487
兵道,春秋之绝响。妙哉、奇哉、锐哉!可当兵书读,可当政论看。兵家读之得兵法,谋士读之得韬略。治世时需观,乱世时更需观。将帅可参其谋略,布衣可悟其智慧。胜负不在一时,得失不在眼前。用兵之要,存乎一心。得此心法,万军可破!读罢掩卷,犹闻金戈铁马之声回响耳畔。
尉缭子
知书房
尉缭子
尉缭
知书客484578
兵法书,号称传世之作。尉缭子真的那么神吗?打仗时能照着用?现在打仗和古代完全不一样。书里说的那些计谋现在还能用上?我看未必。有人说这本书很厉害,我觉得不一定。书里有些话太玄乎,普通人根本看不懂。打仗不是靠几句话就能赢的。古代打仗和现代根本两码事。这本书被吹得太过了。
尉缭子
知书房
尉缭子
尉缭
知书客219532
有人从《尉缭子》里看到"兵者,国之大事"的郑重告诫。有人读出了"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的将领智慧。我翻开这本书,感觉像一位老将军在营帐里指点用兵之道,教我明白治军安邦的根本道理。这些战场上的经验积累下来,连成一整套治军思想。在现在这个世界局势多变的年代,老祖宗的智慧依然能给我们启发。通读这本书,对个人和国家都有益处。
尉缭子
知书房
尉缭子
尉缭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