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3284
2025年06月24日
《喻世明言》里的故事看起来很热闹,人物都很鲜明。但是读完之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很多故事都在讲因果报应,好人一定有好报,坏人一定会倒霉。可是现实中哪有这么简单?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确实刚烈,可这种结局真的合理吗?还有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总觉得太理想化了。作者想劝人向善,可这些故事真的能说服人吗?
喻世明言
知书房
喻世明言
冯梦龙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唐摭言
知书房
唐摭言
王定保 著
简称《摭言》。笔记。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撰。十五卷。定保,南昌人。光化进士,后仕南汉,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本书为记载唐代科举制度掌故专著,十五卷,分一百○三个子目,近十万余字。每条有论赞,所述典故,有选举志所未备者。大部分篇幅记载唐代科举制度及有关活动、遗闻轶事,所记颇为详备,为史志及他书所不及。唐代诗人零章断句为别集失载者,亦多赖以保存。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从中多有取材。
西京杂记
知书房
西京杂记
葛洪 著
历史小说集。西汉刘歆撰。经后人考证,作者实为晋葛洪。原2卷,后分为6卷。东汉人称西汉首都长安为“西京”。全书记发生于“西京”的西汉统治阶级与文士的遗闻佚事,夹杂一些怪诞传说。南粤王赵佗献南海岛屿所产珊瑚树于长安及有关古墓发掘的记述等,颇有资料价值。9月9日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等被后人引为掌故。内容杂载西汉轶事传闻,摭采甚丰,可补史缺。举凡当时文人逸事、侈靡好尚、宫室苑囿、珍玩异物、舆服典章、风俗民情等均有记述。文笔简洁而有文采。对后世诗词、戏曲、小说等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四部丛刊》影明嘉靖本,《抱经堂丛书》本。
隋唐两朝志传
知书房
隋唐两朝志传
罗贯中 著
又名《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 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是集自隋公杨坚于陈高宗大建十三年辛丑岁(581)受周主禅即帝位起,历四世禅位于唐高祖,以迄僖宗乾符五年戊戌岁(878)唐将高元裕戮王仙芝止,凡二百九十五年。记述了隋唐两朝重大事件和主要战争,两朝重要人物皇帝、名将、忠臣、义士、仁人等。罗本《隋唐两朝志传》,乃隋唐系列小说的祖本,如熊大木的《唐书志传》、褚人穫的《隋唐演义》,后来的《隋炀帝艳史》、袁于令的《隋史遗文》都由此演变而来。明万历刊本,题“东原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庵杨慎批评”。书末云“万历己未岁(1619)季秋既望金阊书林龚绍山绣梓”。卷首有杨慎序,另有林瀚序,谓曰:“访有此作,求而阅之,始知实亦罗氏原本,因于暇日遍阅隋唐(诸)书所载英君名将忠臣义士,凡有关风化者悉编为一十二卷,名曰《隋唐志传通俗演义》。”罗氏原本难见,林本存日本东京尊经阁。
精选书评
知书客488592
文笔精湛,人情透彻,堪为世情小说典范。警世之言历经四百年仍直指人心,尤以《杜十娘》《沈小霞》诸篇最见功力。笔者每读至"悔教夫婿觅封侯"之句,辄叹世态炎凉。明代市井百态跃然纸上,比之今人亦相去不远,足见冯氏笔力之老辣。
喻世明言
知书房
喻世明言
冯梦龙
知书客944668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冯梦龙以《喻世明言》四十篇玲珑话本,道尽市井百态与人心幽微,在茶坊酒肆的烟火气中,藏着明代社会最生动的浮世绘。那些精妙的结构与鲜活的人物,如菱花镜般映照出人性的恒常与变易,至今读来犹见众生冷暖、世情跌宕。
喻世明言
知书房
喻世明言
冯梦龙
知书客774292
有人说《喻世明言》揭露了人情冷暖,有人说它展现了市井智慧。可我翻开这本书,只觉得满纸都是道德说教。每个故事都要强行塞进一个"善有善报"的结局,显得那么刻意。那些所谓的"警世"故事,不过是古人用简单的是非观来框定复杂的人性。在当今这个多元的社会,这些非黑即白的道德寓言还能有多少说服力?
喻世明言
知书房
喻世明言
冯梦龙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