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79445
2025年09月03日
这本书的内容重复。
漱华随笔
知书房
漱华随笔
严有禧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五代史阙文
知书房
五代史阙文
王禹偁 著
史书。北宋王禹偁撰。一卷。书成于真宗初年。补叙薛居正《旧五代史》记事避嫌漏略共十七事。包括后梁三事,后唐七事,后晋一事,后汉二事,后周四事。皆辨正精严,足补史阙。欧阳修《新五代史》多用其说。有汲古阁本等。
奉天录
知书房
奉天录
赵元一 著
唐赵元一著。四卷,一百零二条。多据见闻,记唐四镇之乱始末,起建中四年(783)十月,终兴元元年(784)七月。所述泾原兵变,朱泚称帝,李怀光叛唐,德宗奔奉天(今陕西乾县)、梁州,以至李晟唐军收复长安等事,较他书为详,多为《新唐书》所采取。记叙详细史料可靠,可证《旧唐书》、《新唐书》之舛误。有《粤雅堂丛书》本、《指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东观奏记
知书房
东观奏记
裴廷裕 著
唐裴廷裕撰。廷裕,或作庭裕,或作延裕,字膺馀。闻喜人。官至翰林学士、右补阙、散骑常侍。其余事迹不可详考。唐昭宗大顺中,任史馆修撰,与史官柳玭纂修《宣宗实录》,因日历、起居注等均已散佚,只能采摘宣宗一朝耳目见闻,编年排列。因在史馆所作,故称“东观”;因原本系奏记于晋国公杜让能以备史馆讨论,而非定稿,故称“奏记”。或作“东宫奏记”,系误传。书前有序。《唐摭言》卷十三言裴廷裕“文思敏捷,是下水船。”清缪荃孙跋称:“其书专记一朝之政绩。书中事实,颇具首尾,《通鉴》采及三十二条,《考异》一条,在唐朝杂史中最称翔实。”不过,裴氏政见偏于中党,故于该党中人时多美言。传世有:①明抄本,北图藏。②明抄本。上图藏。③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吴翌凤抄本。北图藏。④《稗海》本。⑤《续粤雅堂丛书》本。⑥《小石山房丛书》本。⑦《藕香零拾》本。⑧《续百川学海》本。⑨《四库全书》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216810
这部笔记体著作堪称清代史料之精华。严有禧以严谨笔触记录典章制度与文人轶事,其中对科举弊端的揭露尤为犀利。每则短札皆如一面铜镜,既映照出康乾盛世的纹理,又暗藏时代褶皱里的尘埃。考据派学者会珍视其史料价值,而普通读者亦能从中窥见清代士大夫的精神图谱。
漱华随笔
知书房
漱华随笔
严有禧
知书客287291
夏末秋初之间,偶得《漱华随笔》而读之,匆匆翻过,竟觉茫然。此书杂记琐闻,时见慧心,却又往往不知所云,如一盘散珠,虽有闪光处,却终难成串。条理既欠分明,旨趣亦颇隐晦,令人徒生测度之劳。前人所谓随笔,当如茶余闲谈,今观此作,反似雾里看花。莫非作者有意晦其本怀,抑或本来思绪便如此纷乱乎?甲午初冬,倦游人记于苏州寓所。
漱华随笔
知书房
漱华随笔
严有禧
知书客568044
漱华随笔四卷,严有禧录其生平见闻而成,虽非煌煌巨著,然随手掇拾,往往有可观者。其记清初典制、人物轶事,纤悉具载,足补史乘之遗。间杂志怪之说,未免芜杂,然文笔清隽,时露机锋,非俗吏所能为也。惟议论多循常理,少卓特之见,终不过一部掌故笔记耳。然当窗夜读,偶遇佳处,亦令人击节,想见其人风骨。
漱华随笔
知书房
漱华随笔
严有禧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