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窗梦语
知书房
松窗梦语
张瀚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6
发表书评
翻开这本明代笔记时,我总在想张岱写下这些文字时到底怀着什么心情。这些零散的记录堆在一起,有茶酒饮食,有园林花木,也有戏曲杂耍。表面看是风雅生活的流水账,但字缝里总透出些不对劲。
当时明朝已经快不行了。北方有农民军,关外有满人,可书里写的大多是蟋蟀怎么养,牡丹怎么赏。张岱记录城隍庙夜市的灯笼有多亮,却没提街角饿死的流民。他写自家厨子做的螃蟹羹特别鲜,可同时朝廷连军饷都发不出。
最奇怪的是那些突然中断的叙述。比如正说着某年元宵节多么热闹,下一页就跳到十年后回忆往事。书里找不到解释,只能猜中间发生了什么变故。有些段落明明写的是高兴事,读着却让人心里发凉。
现在看这本书,就像透过碎玻璃看当年的世界。那些精致的茶杯、名贵的香料还在纸上发着光,但端茶杯的手早就化成灰了。张岱到底知不知道他的好日子要结束了?他是假装看不见,还是看见了却无能为力?书里没给出答案。
翻开《松窗梦语》的时候,我以为会看到一些特别的人生道理。但是读了几页后,发现很多话都看不懂。这些话写得很美,但到底想说什么呢?书里说的那些关于官场和民间的事,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试着去理解,可是总觉得隔了一层。古人想的和我们现在想的,真的不一样吗?这本书流传了这么久,为什么现在不太有人读它了?我有点怀疑,是不是我太笨才会看不懂。
"闲来松窗坐,看尽云卷舒,此中真意,欲辨已忘言。"
看完《松窗梦语》,感觉不太好。这本书写得很散乱,没有什么条理。作者想写的东西很多,但是都没写清楚。书里有些地方像是在说教,有些地方又像是在发牢骚。读起来很累,因为要不停地猜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这本书的文字很啰嗦。明明可以用简单的话说清楚的事情,非要绕来绕去。作者喜欢用一些看起来很文雅的词,但是用得很别扭。有些句子读起来很费劲,要反复看几遍才能明白。
书里写了很多个人经历,但是写得都很表面。作者好像只是把发生的事情记下来,没有深入思考。这些内容看起来像流水账,没什么意思。读者看完之后,不会有什么收获。
书里还有一些议论,但是都很浅。作者提出的观点没什么新意,论证也不够有力。这些内容让人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作者好像只是为了写而写,不是为了表达什么重要的想法。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值得花时间读。内容没有深度,文字也不够好。读完以后不会有什么收获,只会觉得失望。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做事有分寸。张瀚在《松窗梦语》中写得很清楚。不要总是想着出风头,出风头容易惹麻烦。不要到处炫耀,炫耀多了就会招来祸患。
书里说,做事要有原则,就像盖房子要有地基。为人要有骨气,就像树木要有主干。学问要扎实,就像吃饭要细嚼慢咽。说话要得体,就像穿衣要整洁。
学一门手艺比攒钱更重要。在所有本事里,读书是最简单又最管用的。张瀚自己就是这样,小时候家里穷,但他坚持读书,最后考中了进士。
有志向的人不怕吃苦,吃苦才能成大事。没志气的人贪图安逸,最后只能庸庸碌碌。张瀚年轻时很用功,经常读书到深夜。他说那时候虽然辛苦,但心里很踏实。
人在年轻时候最容易受影响。跟好人在一起就会学好,跟坏人在一起就会学坏。张瀚小时候跟着老师读书,养成了好习惯。他说这些习惯影响了他一辈子。
二十岁以后,张瀚才开始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有时候说错话,晚上想起来就后悔。有时候做错事,第二天才意识到。他说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
说话要慢一点,做事要稳一点。走路要端正,待人要诚恳。张瀚在书里反复强调这些。他说这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