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8586
2025年09月04日
翻开这本书前,我以为会看到英雄主义的赞歌,结果满纸都是泥土和鲜血的味道。雷马克用最朴实的语言撕碎了战争浪漫化的面纱——那些被炮弹撕裂的年轻躯体,那些永远停留在十九岁的笑脸,比任何反战标语都更有说服力。读到保罗回家探亲那段特别揪心,他发现已经无法和普通人谈论前线的真实,就像两个平行的世界。最讽刺的是结尾那句"西线无战事"的战报,背后是又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合上书时指甲不自觉地掐进了掌心,既为书中人物的命运心痛,又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这种阅读体验就像在伤口上撒盐,疼,但让人清醒。
西线无战事
知书房
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红与黑
知书房
红与黑
司汤达 著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个人与社会间的对抗是《红与黑》的中心主题。该书向传统习俗挑战,谴责了社会价值的虚伪。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法国的社会风气。小说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反映政治小说。《红与黑》开创了“意识流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先河,形成了一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发展到注重心理描写与情绪抒发。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悬崖
知书房
悬崖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冈察洛夫 著
《悬崖》是19世纪俄国作家冈察洛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完成于1869年。作品历经20年构思写作,以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的社会转型为背景,通过贵族知识分子的命运变迁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小说以贵族青年赖斯基的精神探索为主线,他在马林诺夫卡庄园先后倾心于两位表妹:天真烂漫的玛尔芬卡爱恋他人,冷艳独立的韦拉则陷入与流放犯马克的思想纠葛。韦拉最终因价值观差异与马克分手,选择与务实稳重的林场主图申结合。赖斯基在艺术追求中觉醒,最终回归故土。作品采用多线叙事,通过人物间的情感波折和精神困境,折射19世纪40至60年代俄国社会的深层变革。
伊凡·伊里奇之死
知书房
伊凡·伊里奇之死
列夫·托尔斯泰 著
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 曾被选入美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出版的《世界小说一百篇》,被西方各大学文学系当作教材。 小说对婚姻、情欲、伦理、死亡的探讨具有惊人、无与伦比的现实感。 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 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精选书评
知书客656522
“这本书既不是一种控诉,也不是一份自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即使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毁灭了。”——雷马克用冷峻的笔触揭开了战争荣耀外衣下血淋淋的真实,当战壕里的泥土混合着年轻士兵的鲜血,《西线无战事》让整个欧洲听见了整整一代人灵魂崩塌的巨响。这不是故事,而是千万个保罗用生命写就的墓志铭。
西线无战事
知书房
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知书客519166
"我们已不再是青年了。我们不愿再对这个世界发起进攻。我们是逃兵。我们躲开自己,躲开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十八岁时,刚刚开始热爱世界,热爱生活,而我们却不得不对它开炮。那第一颗落在我们身边的炮弹,击中了我们的心。我们与行动、追求和进步断绝了关系。我们再不相信它们了:我们相信战争。"
西线无战事
知书房
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知书客838514
这本书写得太真实了,就像在战场走了一遭。年轻人上战场前满脑子都是理想和热血,到了战场才发现战争就是无尽的痛苦和死亡。主角和他的战友们一个个死去,死得毫无意义。最难受的是他们回不到正常生活了。战争把人彻底毁了。看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和平有多珍贵。
西线无战事
知书房
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