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16595
2025年08月01日
从历史意义来看,《道德经》堪称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这部诞生于春秋战国的典籍,以五千余字道破了宇宙运行的玄机,为后世留下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当诸子百家争鸣之际,老子却以超然的姿态跳出世俗纷争,用"道法自然"的哲思为躁动的人心开辟了一片清凉之地。这种返璞归真的思想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中,犹如一泓清泉浸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 就思想体系而言,老子的"道"既神秘又亲切。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六个字便构筑起一道思想的屏障,却又在后续章节中通过水、婴儿、山谷等意象将抽象哲理具象化。这种表达方式本身就在践行"大音希声"的智慧——最深刻的道理往往以最朴素的方式呈现。我对第八章"上善若水"的论述尤为触动,水滋养万物而不争的特性,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想。这种以自然现象喻道的笔法,让玄奥的哲学变得可触可感。 语言艺术上,《道德经》呈现出独特的韵律美。那些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不仅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更暗含阴阳相生的宇宙观。王弼曾评注其"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确实,当读到"治大国若烹小鲜"时,既能会心于其生动比喻,又能领悟治国理政的微妙平衡。这种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让每个汉字都承载着多重意蕴,像压缩的智慧胶囊,在不同时代读者的解读中不断释放新的能量。 然而作为现代读者,我在阅读过程中常陷入矛盾的心境。一方面折服于其超越时空的洞见,比如"知足不辱"对消费主义的警示,"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对欲望本质的揭示;另一方面又难以完全认同某些主张,如"绝圣弃智"的彻底反智倾向。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不敢为天下先"的处世哲学常让我产生疏离感。这种阅读体验就像与一位睿智但固执的老者对话,时而茅塞顿开,时而欲辩已忘言。 最令我着迷的是文本中蕴含的辩证思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样的表述,打破非此即彼的线性认知,展现出惊人的思维弹性。每当在生活中遭遇困境,想起"反者道之动"的提醒,就能在绝望处看见转机。不过我也发现,后世对"无为而治"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老子的"无为"绝非消极懈怠,而是强调遵循规律的积极作为,这种误解恰恰印证了"道可道,非常道"的预见性。 重读《道德经》总会有新的发现,去年令我困惑的章节,今年可能就豁然开朗。这种常读常新的体验,印证了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它不像某些哲学著作那样构建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是以箴言式的碎片化表达,为读者预留无限的阐释空间。或许正如老子所言"大方无隅",真正的智慧从来不会将人禁锢在固定的思维框架里。每次掩卷沉思,都能感受到那种穿越两千五百年的精神共振,这大概就是伟大思想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道德经
知书房
道德经
李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真诰
知书房
真诰
陶弘景 著
道教经典。相传乃神仙口授,真人诰谕,故名。在西晋升平三年至太和二年(359—367)间,由杨义记录,传许谧、许翙、许黄民等。后由梁陶弘景编撰。全书七篇二十卷。其《运题象》、《甄命授》、《稽神枢》各四卷,《协昌期》、《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各二卷。自《运题象》至《阐幽微》传为“真人”所诰,其余四卷为陶弘景撰。该书以《道德经》为本,称“道者混然,是生元气。元气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其中《真诰叙录》述《上清经》源出,谓其中的《大洞真经》读之万遍即可成仙。《甄命授》、《协昌期》、《阐幽微》等篇述人死后进入六天宫受事等,并说鬼法人、人法仙,循环往来,徘徊生死。将佛教地狱托生之说引入了道教。书中还旁及行气、服食、房中等修炼方术,兼记药物、道教名山。全书内容庞杂,文体杂陈,或诗歌,或问答,或谕戒,皆言仙真授受真诀之事。然保存了不少道教史料,在中国科技史上亦颇有影响。收入《正统道藏》第637—640册。
黄帝四经
知书房
黄帝四经
老子 著
《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黄帝四经》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黄帝四经》讲述人君治国之道,记述了战国时的一些格言和黄帝传说,哲理思想以道家为主,融合了墨家和法家,包蕴天人感应之说,强调统治者要依循大自然之道,否则招致灾祸,书中亦有道家以弱胜强的理论。《黄帝四经》今有多个英语、法语或日语的译本,广受学术界研究。
抱朴子
知书房
抱朴子
葛洪 著
《抱朴子》为东晋时期葛洪所著,抱朴([bào pǔ])是一个道教术语,分为内外两篇,后来被道教作为经典。源见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朴子内外篇凡八卷,内篇论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纯为道家之言;外篇则论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要皆以黄老为宗,世以为道书之一 。
精选书评
知书客495472
老子五千言,玄之又玄,世人尊为《道德经》,奉为圭臬。然细读之,未必尽然。其言"无为",何异于为惰者开脱?曰"不争",岂非示弱者以苟安?矫柔造作,晦涩难明,自诩深奥,实则故弄玄虚。后世道家曲为之说,愈演愈奇,遂成一脉隐逸之说。夫治世之道,当明如日月,岂能以恍惚之辞惑人耳目?虽文辞简古,其理难通,未必尽可取也。
道德经
知书房
道德经
李耳
知书客243325
大多数人读《道德经》,只看到无为而治的高明。我看这本书三次,却觉得全是空谈。老子说不要争,可现实里不争就会被淘汰。他说要柔弱,但软弱只会被人欺负。这些话听着好听,实际上没用。掌权者更不会照做,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老子说得轻巧,因为他不用面对现实问题。读久了就发现,这些道理根本经不起推敲。
道德经
知书房
道德经
李耳
知书客863081
大道至简,万事皆容。李耳的五千言,横可治世,竖可修身。你读时觉得难,其实字字暖心坎。当官的要读,百姓更要读。春风得意时读它,厄运缠身时也读它。读通了能成仙,读不懂也开窍。世上有两种书,一种是《道德经》,一种是别的书。圣人说话就这个样,不跟你绕弯子。越想越明白,越读越通透。这就是咱们祖宗留下的宝贝,天地间的真道理!
道德经
知书房
道德经
李耳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