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93223
2025年09月04日
临安梦华,汴梁遗韵,一部《宋史》,半壁河山。展卷之际,仿佛看见虹桥夜市的热闹喧嚣,听见大相国寺的晨钟暮鼓。这座由脱脱主持修撰的煌煌巨著,不仅承载着赵宋三百二十年的兴衰荣辱,更镌刻着中华文明最绚丽的侧影。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见到的那只天青釉葵口洗,釉色里凝结的何止是匠人心血,分明是整部《宋史》的美学注脚——看似淡雅含蓄,却在光照下流转出万千气象。 细读《食货志》时总忍不住惊叹,两宋的市舶司年入最高达两百万贯,这数字背后是泉州港桅杆如林的盛况。去年在宁波参观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展,那些德化窑瓷器中夹杂的波斯玻璃器,恰似《宋史》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的国际气息。宋人首创的纸币交子、市易法,在《志》中记载得如此翔实,让人想起开封府题名记碑上那些被摩挲得发亮的名字——这些制度创新的细节,才是真正让《宋史》区别于其他正史的筋骨所在。 特别着迷于脱脱处理新旧党争的笔法。写王安石变法不避其激,述司马光更化亦彰其执,这种平衡叙事在读到《苏轼传》时尤为明显。去年深秋访儋州东坡书院,看见槟榔树下当地黎族老妪仍在传唱《鹧鸪天》,忽然懂得《宋史》最动人处正在于此——它记录的不只是庙堂博弈,更是文化血脉如何渗透进民间肌理。那些被贬谪岭南的士大夫,在列传中往往比在朝堂时更显鲜活,就像潮州韩文公祠里那株千年橡树,年轮里藏着比奏章更恒久的生命力。 《道学传》堪称全书最特殊的篇章。在武夷山五夫镇寻访朱熹讲学处时,发现村民至今用"朱子家礼"操办红白喜事。这种文化基因的顽强延续,恰印证了《宋史》将程朱理学抬入正史的前瞻性。不过私心更爱《文苑传》里那些灵动的笔触,当读到姜夔"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被郑重载入史册时,突然意识到这部官方史书竟有着词人般的细腻情怀。这种文史交融的特质,在镇江多景楼看《瘗鹤铭》残碑时体会尤深——斑驳石痕与典雅文风,共同构成了宋韵的双重印记。 最震撼的莫过于《忠义传》。在重庆合川钓鱼城遗址,触摸那道让蒙哥汗折戟的城墙时,忽然明白《宋史》为何用十卷篇幅记录这些殉国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绝唱,陆秀夫负帝蹈海的悲壮,在史笔勾勒下既非刻板的道德符号,也不是苍白的政治标签,而是带着体温的人格光芒。这种历史书写的温度,在莆田陈文龙纪念馆看到"未闻华夏有降天子"的匾额时,感受得格外真切。 掩卷时恰逢杭城落雪,断桥残雪映着保俶塔的剪影,恍若马远《踏歌图》的意境。突然理解《宋史》为何要专设《艺文志》——那些消失的宣和画谱、散佚的汴京乐章,通过史官的记载获得了另一种永生。就像在苏州碑刻博物馆见到的《平江图》碑,虽然城池早已变迁,但方志里的街巷肌理依然清晰可辨。这部用墨色凝固的文明长卷,终究比任何宫殿城垣都更经得起时间的淘洗。
宋史
知书房
宋史
脱脱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金史
知书房
金史
脱脱 著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始编撰,至第二年(1344年)十一月成书。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1068年),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共166年的历史。
辽史
知书房
辽史
脱脱 著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
新元史
知书房
新元史
柯劭忞 著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精选书评
知书客506914
《宋史》卷帙浩繁,然芜杂疏漏处比比皆是。脱脱辈修史时去宋已远,史料取舍既欠精审,编排又失之琐碎,往往一事而重见,一人而两传。其于道学则推崇过甚,于变法则贬抑太深,门户之见横亘胸中,遂使一代信史沦为党争之具。至若行文拖沓,叙事支离,直是官修史书之通病,读之令人昏昏欲睡。元人修宋史,譬如盲者摸象,终未能得其真面目也。
宋史
知书房
宋史
脱脱
知书客901323
翻开《宋史》,那些歌功颂德的文字总是格外刺眼。都说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可那些惨烈的败仗、屈辱的和约,为何总是轻描淡写?史官们用华丽的辞藻粉饰太平,却掩盖不住积贫积弱的事实。更可笑的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记载,分明带着当权者的偏见。一部本该秉笔直书的史书,却成了胜利者书写的话本,读来实在让人意难平。
宋史
知书房
宋史
脱脱
知书客646342
煌煌巨著,《宋史》之博大令人叹服!治史者当读,为政者必读,文人雅士亦可读。正史体例严谨,列传详实,本纪脉络分明。既可作官修史书典范观,又能为宋代社会风俗考。字里行间见史家笔法,叙事中藏时代风云。读之如在汴梁街头,观市井百态;又似立于朝堂,听君臣论政。考据者得史料,文学家得素材,为政者得镜鉴。一部《宋史》,半部中国!
宋史
知书房
宋史
脱脱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