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35688
2025年06月22日
伪学,心学之糟粕。烦矣、倦矣、厌矣!正着读难解,倒着读更乱。静心时读不得,烦躁时更读不得。大儒怕贻笑大方,白丁徒费纸张。仕途失意时莫读,春风得意时更莫读。求良知不如求实,致良知不如致知。误人之书!自以为得道,实则兜圈子,绕来绕去还是那几句空话。阳明先生若在世,怕也要被自己的徒子徒孙气死。
传习录
知书房
传习录
王守仁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呻吟语
知书房
呻吟语
吕坤 著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1536—1618)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刊刻于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时吕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抚。 《呻吟语》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著述。全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大体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包容吸纳了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加上作者本人的宦海沉浮以及对人世间冷暖沧桑的独特感受。全书内容,基本上是针对明朝后期由盛转衰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提出了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从而对人生、国家以及天地宇宙的各种现象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特别是修身养性方面,作者较深层次地论述了其独特的看法。
了凡四训
知书房
了凡四训
袁黄 著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一本著名的劝善书。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成书缘起作者在考科举之前认识了云南孔姓占卜师,孔先生帮他算出三场考试名次。结果次年赴考,三场都正确。让袁黄吓得半死。后孔先生又说,袁黄的功名将止于贡生,官至四川的一个县令,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无子。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因此认为宿命不容改变。37岁时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积德行善并且传授准提咒,训练清净心与慈悲心,解说命运如何掌握在自身,宿命可以改变,于是自号了凡。从此积极为善助人,改过迁善,修正观念,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二个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最终寿命至74岁。《了凡四训》正是袁了凡要给儿子的家训。
体论
知书房
体论
杜恕 著
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旧、新《唐志》同。恕字务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之父也。官御史中丞,出刺幽州,以斩鲜卑小子一人为程喜所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向闲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体论》八篇,又著《兴性论》一篇。嘉平四年卒于徙所,《魏志》有传。八篇者,一曰《君》,二《臣》,三《言》,四《行》,五《政》,六《法》,七《听察》,八《用兵》;四卷者,卷凡二篇,其书盖亡于唐末,《群书治要》载有六千余言,不著篇名,审观知是《君》、《臣》、《行》、《政》、《法》、《听察》六篇,其余《言》篇、《用兵》篇略见《御览·六帖》,而《意林》以《自叙》终焉。今录出校定为一卷。恕又有《笃论》,别载于后。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二月既望。
精选书评
知书客421137
这书读起来很费劲。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看它不如直接看论语。搞什么心学,说来说去都是空话。读过很多遍还是不懂。这书没有用。普通人读它浪费时间。教人的东西太玄乎。不如干点实在事。我觉得不如看办事的指南。它让人越来越糊涂。浪费时间还误导人。最好不要看。
传习录
知书房
传习录
王守仁
知书客781059
怪书,糟粕之集结。苦哉、闷哉、烦哉!正面看像箴言,反面看如废话。独处时读难解,群聚时读更伤人。圣人读之愈圣,俗人读之自缚。明心未必见性,格物难得知行。通篇伪儒诈道,祸害遗毒千年!阳明小儿仿若得道,实则不过是口舌之徒,空谈误国。工夫何在?良知何用?习气未除,妄称圣贤。观此书如饮恶露,满口腐臭!
传习录
知书房
传习录
王守仁
知书客291542
王守仁的《传习录》讲“心即是理”,听起来很高深,其实不过是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复杂罢了。很多时候他在书里绕来绕去,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他的学说对现实生活帮助不大,反而容易让人钻牛角尖。当时的士人推崇他,大概是因为他的理论听起来新颖,可实际上空洞得很。后世对他的评价太高了,仔细看他写的东西,不过是旧思想的翻新包装而已。
传习录
知书房
传习录
王守仁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