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81059
2025年08月01日
怪书,糟粕之集结。苦哉、闷哉、烦哉!正面看像箴言,反面看如废话。独处时读难解,群聚时读更伤人。圣人读之愈圣,俗人读之自缚。明心未必见性,格物难得知行。通篇伪儒诈道,祸害遗毒千年!阳明小儿仿若得道,实则不过是口舌之徒,空谈误国。工夫何在?良知何用?习气未除,妄称圣贤。观此书如饮恶露,满口腐臭!
传习录
知书房
传习录
王守仁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菜根谭
知书房
菜根谭
洪应明 著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阅历和境界。
了凡四训
知书房
了凡四训
袁黄 著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一本著名的劝善书。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成书缘起作者在考科举之前认识了云南孔姓占卜师,孔先生帮他算出三场考试名次。结果次年赴考,三场都正确。让袁黄吓得半死。后孔先生又说,袁黄的功名将止于贡生,官至四川的一个县令,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无子。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因此认为宿命不容改变。37岁时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积德行善并且传授准提咒,训练清净心与慈悲心,解说命运如何掌握在自身,宿命可以改变,于是自号了凡。从此积极为善助人,改过迁善,修正观念,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二个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最终寿命至74岁。《了凡四训》正是袁了凡要给儿子的家训。
增广贤文
知书房
增广贤文
佚名 著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本书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精选书评
知书客635688
伪学,心学之糟粕。烦矣、倦矣、厌矣!正着读难解,倒着读更乱。静心时读不得,烦躁时更读不得。大儒怕贻笑大方,白丁徒费纸张。仕途失意时莫读,春风得意时更莫读。求良知不如求实,致良知不如致知。误人之书!自以为得道,实则兜圈子,绕来绕去还是那几句空话。阳明先生若在世,怕也要被自己的徒子徒孙气死。
传习录
知书房
传习录
王守仁
知书客421137
这书读起来很费劲。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看它不如直接看论语。搞什么心学,说来说去都是空话。读过很多遍还是不懂。这书没有用。普通人读它浪费时间。教人的东西太玄乎。不如干点实在事。我觉得不如看办事的指南。它让人越来越糊涂。浪费时间还误导人。最好不要看。
传习录
知书房
传习录
王守仁
知书客291542
王守仁的《传习录》讲“心即是理”,听起来很高深,其实不过是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复杂罢了。很多时候他在书里绕来绕去,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他的学说对现实生活帮助不大,反而容易让人钻牛角尖。当时的士人推崇他,大概是因为他的理论听起来新颖,可实际上空洞得很。后世对他的评价太高了,仔细看他写的东西,不过是旧思想的翻新包装而已。
传习录
知书房
传习录
王守仁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