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读完《真诰》后,我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本书。就是觉得心里很平静,像是走进了一个很安静的地方。这本书和《抱朴子》不一样,它更注重修道者的内心体验,而不是讲炼丹的方法。陶弘景写得很细,把那些修道者的幻觉和感悟都记录下来,读起来有点神秘,但又不觉得假。 我最喜欢书中讲的那些修道者的日常生活。他们怎么打坐,怎么冥想,怎么在山上采药。陶弘景没有刻意美化这些事,就是平实地写出来。这种写法让我觉得很真实,好像能看到那些人在做什么。书里还记了很多神仙说的话,有些话很深奥,有些话又很简单,但都让人觉得有道理。 陶弘景的文笔很好,他不堆砌辞藻,就是老老实实地写。这种风格读起来很舒服,不会觉得累。他写那些修道者的经历时,常常让我觉得他们就在眼前。这本书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就是记录,但这种记录反而更有力量。 我觉得《真诰》最特别的地方是它不强迫你相信什么。它只是把那些修道者的见闻写下来,信不信由你。这种态度很难得,因为很多讲修道的书都急着要你接受它的观点。陶弘景不一样,他就是让你自己看,自己判断。
真诰
真诰
真诰
陶弘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子华子
子华子
子华子
子华子  著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 (约前380—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 《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于韩又远,奈何愁身伤生以忧之?”又《庄子·则阳》篇称:“魏䓨与田侯午约,田侯背之,犀首请伐齐,华子闻而丑之,惠施乃见戴晋人。”据此可见,大约子华子与韩昭侯、魏惠王同时人,先秦时代有《子华子》这部著作。及至汉代,班固作《汉书》,刘向校订诸书,咸有序文,而此文独不类,可知汉代该书已亡佚。及至南宋,《子华子》刊版于会稽,晁公武以其多用字,指为元丰后举子所作。近人顾颉刚在《诸子辨》中列举四条证据,推断其为伪书。这四条证据为:书中有 “秦襄公方启西戎,子华子观政于秦”; 又稽庄周所载子华子事,云 “见韩昭侯”,二者前后相差二百余年,不可信一。《孔子家语》言:“孔子遭齐程子于郯。”而今书 《子华子》自谓:“程之宋君受封于周,后十一世国并于温”。程本商季文王之所宅,在西周内当为畿内小国。温者,晋邑小国,两地相隔远迩,亦在可疑二。后序称子华子为鬼谷子师;鬼谷,战国时纵横家,而今书反类道家之言,其不可知三。刘向校订古籍,该书不在此列,不可知四。清人在修《四库全书》时,也认为《子华子》一书“出自近世能言之流,实为公论”。此书虽为伪书,但由于其“文虽稍涉曼衍,而纵横博辩,有致理文彩,堪称伪书中之上品。这对于研究古代伪书的发展和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子华子》现存的版本很多,主要有:绵眇阁本,别六子全书本,子汇本,明刊十行本及八行本。《墨海金壶》本,《珍丛别录》本,近人刊《二十二子》本,明嘉靖刊《五子》本,《道藏》本,《子书百种》本,明弘治丙辰杨一清校刊 《五子》本,《四库全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