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指略
知书房
老子指略
王弼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1
发表书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人说现在的书太多了,道理却变少了。古人没那么多书,反而看得更明白。我在书架上翻到这本《老子指略》的时候,突然觉得有点迷茫。
我一直觉得道家思想很难懂。老子的话太简单了,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本书试着解释老子的意思,但我还是觉得不太明白。比如"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书上说真理没法用语言说清楚,这让我更糊涂了。
我试着按照书上的方法去理解。书上说老子讲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其自然。可我在想,现在这个社会怎么可能顺其自然?大家都在拼命往前跑,停下来就落后了。
书上还解释"上善若水"的意思。水往低处流,滋养万物却不争。我觉得这个道理很好,但现实生活里大家都想往上爬,谁愿意往低处走?我越想越觉得矛盾。
前几天坐地铁的时候,看到所有人都在看手机。我突然想起书上说的"五色令人目盲"。现在信息这么多,反而让人更看不清方向。这让我想起老子说的"少则得,多则惑",好像有点道理。
我把书放在床头,偶尔翻几页。有些话能看懂,比如"知足常乐"。但更多时候觉得老子的世界离我们太远了。现在的社会这么复杂,简单道理真的有用吗?
有时候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会想起书上说的"柔弱胜刚强"。可办公室里都是强势的人才能升职,这又让我怀疑起来。到底该怎么做才对?
书里解释"反者道之动"时说事物都会走向反面。我看着手机里不停跳出来的消息,想到老子说的"多言数穷",突然觉得应该关机安静一会儿。
我还在继续读这本书。虽然很多地方想不通,但偶尔能明白一点。比如书上说老子反对过分追求,这让我想起自己总是买很多用不着的东西。也许简单一点确实比较好。
现在每次遇到烦恼,我就会翻几页。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有些话会让我停下来想一想。比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让我思考到底该追求什么。
初次接触《老子指略》,只觉得满纸玄虚,像雾里看花。那些"道可道非常道"的句子,读来拗口又故作高深,仿佛在故意为难读者。后来才明白,这是王弼为《道德经》作的注解,号称魏晋玄学的代表作。但说实话,这种把简单道理复杂化的文风,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王弼在书中将老子的"道"解释得神乎其神,说什么"道者,无之称也",硬是把一个本可以通俗理解的概念,包装成了形而上的谜题。这种解读方式,与其说是阐释,不如说是炫技。在我看来,老子的智慧本可以用更平实的语言来表达,却被王弼用玄学的外衣层层包裹,反而让思想变得晦涩难懂。
书中对"无为"的阐释尤其值得商榷。王弼将老子的政治主张推向极端,鼓吹绝对的"无为而治"。这种观点在乱世中显得格外不合时宜。试想,在魏晋那样的动荡年代,若真按此行事,恐怕只会让社会更加混乱。我始终认为,老子的"无为"强调的是顺势而为,而非真的什么都不做。王弼的解读显然走得太远,把智慧变成了教条。
最令人反感的是书中流露出的精英主义倾向。王弼认为"圣人"才能体悟大道,普通人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将智慧神秘化、贵族化的做法,与老子"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本意背道而驰。真正的智慧应该像阳光一样普照众生,而非成为少数人的专利。王弼的诠释,无形中为道家思想筑起了一道认知的高墙。
不过平心而论,书中也有些许闪光点。比如对"反者道之动"的阐释就比较到位,揭示了事物对立转化的规律。但这样的真知灼见,往往淹没在大段大段的玄谈之中,需要读者费力挖掘。与其说是解读经典,不如说是借着经典的名义兜售自己的玄学思想。
读这本书时,我常常想起当代一些学术著作:用艰深晦涩的语言包装简单的道理,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王弼的《老子指略》堪称这种文风的鼻祖。这种表达方式,除了满足作者的虚荣心外,对传播思想其实弊大于利。真正的智慧应该像清水一样透彻,而非如王弼笔下这般云山雾罩。
更让人忧虑的是,这种玄学化的解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的道家思想越来越脱离现实,逐渐演变成一种形而上的空谈,与老子关注现实人生的初衷渐行渐远。从这个角度看,王弼的《老子指略》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将道家思想引向了脱离实际的道路。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这部作品。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魏晋时代的思想特征。但今天读来,其中的很多观点已经明显过时。我们应当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这部作品,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我个人而言,阅读《老子指略》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了警惕那些把简单复杂化的理论。真正的智慧应该能够指导生活,而非让人越读越糊涂。王弼的这部作品,某种程度上成了我的一面镜子,提醒自己: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不被华丽的辞藻和玄妙的理论所迷惑。
读完掩卷,不禁感慨:若老子泉下有知,看到自己的思想被诠释得如此晦涩难懂,不知会作何感想。也许他会摇头叹息,然后写下新的五千言,用更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道,其实就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懂此书,方知大道。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