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96551
2025年09月04日
古之文人作赋,意在言志抒情,托物以明心。今观曹子建《洛神赋》,不过是借神女之名,行矫饰之实。全篇辞藻堆砌,华而不实,读来令人作呕。昔人言"诗言志",而此赋通篇只见虚浮艳丽之词,不见半点真情实感。 文中描写洛神容貌,极尽夸张之能事。什么"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什么"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尽是些虚夸之语。真正的美人何须如此铺陈?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容的空洞罢了。这种写法,与今日某些人炫耀财富、标榜身份有何区别? 更可笑的是,作者一面故作深情,一面又显露出轻浮之态。既说"余情悦其淑美兮",又说"怅犹豫而狐疑"。这般摇摆不定,哪里是真心仰慕?分明是见色起意,又畏首畏尾。如此虚伪做作,实在令人不齿。 文中还充斥着大量神仙典故,看似博学,实则只是掉书袋。真正的才学应当化用于无形,而非这般刻意卖弄。这种写法,与今日某些人开口闭口引经据典,实则一知半解之辈何其相似? 最令人反感的是结尾处,明明是自己见异思迁,却要归咎于"人神之道殊"。这等推卸责任的说辞,与今日某些薄情郎始乱终弃时的借口如出一辙。通篇读来,只见一个自命风流实则浅薄的文人形象。
洛神赋
知书房
洛神赋
曹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三都赋
知书房
三都赋
左思 著
中国古代骈赋。西晋左思作。分《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前二篇假设西蜀公子与东吴王孙争相称颂三国时蜀都益、吴都建业的形势、物产、宫室情况,末一篇则由魏国先生盛赞魏都建设及魏国政治措施,强调立国根本在于政治设施而不在自然条件。写于左思青年至中年时期,据传历时10载。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一作泰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家贫寒,晋武帝时,其妹芬以才名被选入宫,乃举家迁入京师。官至秘书郎。后辞官退隐,专攻典籍。数岁病卒。左思在当时就有文名,但其作品流传下来的仅有赋3篇(《齐都赋》、《三都赋》、《白发赋》)、诗14首。其中以《三都赋》和《咏史》诗最负盛名。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著
南朝宋诗文别集。一名《袁忠宪集》。袁淑撰。袁淑字阳源,死后追赠太尉,谥忠宪。据《宋书》本传,袁淑有文集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袁淑集》11卷,其中包括录1卷,又说明“梁十卷,录一卷”,可见《隋志》所见即南朝旧本。《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著录十卷。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一卷。
阮籍集
知书房
阮籍集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精选书评
知书客614826
大多数人都被《洛神赋》里那些华丽的句子吸引,我却觉得曹植写洛神的那段最打动人。他写洛神的姿态很具体,不是简单的漂亮,而是让人感受到她的温柔和灵动。重要的是,他没有把洛神写成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让她有人的情感。这样的描写让读者觉得亲近,也让整篇文章有了温度。曹植用平常的语言写出不平常的美,这一点很了不起。
洛神赋
知书房
洛神赋
曹植
知书客898767
大多数人读《洛神赋》只看到曹植的文采,但我更在意他字里行间的无奈。作为失势的贵族,他只能用华丽词藻掩饰痛苦。表面写的是人神之恋,实际是在说自己的处境。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很多文人都用过。普通人看故事,有心人才能看出背后的辛酸。我觉得这才是《洛神赋》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洛神赋
知书房
洛神赋
曹植
知书客402646
多数人读《洛神赋》只看到曹植笔下洛神的绝美,我却更佩服他能在政治失意时写出这样的文章。一般人遭遇排挤只会怨天尤人,曹植却把痛苦化作千古名篇。他能用华丽词藻描绘虚构女神,这种才华实在难得。更难得的是,他在不得志时依然保持创作热情。这种精神比文字本身更可贵,值得每个失意者学习。
洛神赋
知书房
洛神赋
曹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