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81343
2025年09月03日
诗经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竹简残卷,楚地惊现,上博简中《孔子诗论》横空出世,填补了先秦诗学传承的关键一环。当那些泛黄的竹简在玻璃展柜中与我隔空对望时,仿佛听见两千年前的弦歌在耳畔重新响起。这是孔门诗教最原始的样貌,是未被汉儒注疏层层包裹的思想结晶,就像在考古现场突然触到了未经风化的历史断层。 展柜中的简二十一格外引人注目,墨迹清晰如新:"《关雎》之改,《樛木》之时,《汉广》之智..."每个短句都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理解《诗经》的新维度。记得在曲阜孔庙看祭孔乐舞时,那些程式化的动作总让人觉得隔膜,但此刻这些残简上的只言片语,却让夫子评诗的声音变得异常真切。他谈《葛覃》见民性固然,论《甘棠》得宗庙之敬,说《绿衣》思古人之情——这哪里是在解经?分明是用诗作镜,照见整个周代的精神图谱。 上海博物馆的灯光下,那些笔画遒劲的楚文字让我想起曾在荆州博物馆看到的战国漆器。同样是楚地遗珍,漆器上的云纹蟠虺尽显巫风,而这些竹简上的文字却透着理性的光芒。最令人拍案的是简十对《诗经》的总体论断:"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三个"亡"字排比而下,将儒家文艺观的核心要义剖解得淋漓尽致。这种直指本心的解读方式,与后来《毛诗序》的政教诠释形成鲜明对比,倒与《论语》中"兴观群怨"之说遥相呼应。 细读简二十三关于《鹿鸣》的评点,突然理解为何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在周代贵族的外交辞令中,赋诗言志如同密码交流,而夫子正是破译这套密码的大师。他解《清庙》见王德之至,释《烈文》观礼乐之盛,这些判断不是来自训诂考据,而是源于对时代精神的整体把握。看着展签上标注的公元前300年的断代,不禁想象:这些竹简是否曾与屈原的《离骚》共存于楚国的某个藏书室?两种截然不同的诗学传统,竟在战国的烽火中奇妙地交汇。 特别触动我的是简二十六对《蓼莪》的评语:"《蓼莪》有孝志"。这个看似简单的断语,包含着对诗歌情感内核的精准捕捉。去年在安阳殷墟看孝己甲骨时,就惊异于孝观念在商周之际的延续性。而今这些竹简证明,孔子正是将这种伦理情感升华为诗学原则的关键人物。他对《燕燕》的点评尤为精妙:"《燕燕》之情,以其独也",短短八字,道尽送别诗的情感本质,比后世任何长篇累牍的注释都更直抵人心。 在数字化展厅的全息投影前,复原的编简序列如流水般展开。突然注意到简二十八对《墙有茨》的独特解读:"《墙有茨》慎密而不言"。这完全跳出了汉代经学家"刺淫"的窠臼,展现出孔子对诗歌隐喻性的深刻理解。这让我想起在临淄齐故城看到的瓦当,那些云纹兽面何尝不是另一种"慎密而不言"?先秦的审美智慧总是相通的,无论是建筑装饰还是诗学批评,都讲究含蓄中的力量。 走出展厅时,暮色中的上海博物馆穹顶犹如展开的简册。两千多年前,孔子可能就是这样对着弟子们侃侃论诗;今天,这些重见天日的竹简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思想原发时代的真容。当现代学者争论"孔子是否删诗"时,这些竹简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重要的不是文本的增删,而是解读的密钥。就像在洛阳看到永宁寺的泥塑微笑,这些文字残片保存着儒家诗教最本真的笑容,虽经岁月剥蚀,依然动人心魄。
孔子诗论
知书房
孔子诗论
孔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毛诗
知书房
毛诗
毛公 著
《诗》学名词。《诗经》之古文学派。因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汉书·儒林传》说:“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自郑玄《诗谱》出,始称有大小毛公,《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三国时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谓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相传大小毛公之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以秦时小篆书写,故称古文诗。西汉时,《毛诗》未立学官。东汉学者马融、贾逵、郑玄等治《毛诗》,特别是《郑笺》之出,《毛诗》大行,三家诗遂渐废。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取《毛传》、《郑笺》而疏之,更为后世所尚。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知书房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陆玑 著
二卷。三国吴陆玑撰。陆玑字元恪,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仕吴为太子中庶子、乌程令。《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俱着录,皆谓三国吴陆玑撰。然明北监本《诗正义》所引作陆机,明毛晋《津逮秘书》所刻援陈振孙之言,题曰唐陆机,皆误矣。《崇文总目》云:“世或以‘玑’为‘机’,非也,机本不治《诗》,今应以‘玑’为正。”今本二卷,关于今本性质,诸家说法不一:有谓为缀拾之本者,清焦循曰:“陆疏太约,为后人缀拾之本。吕东莱所引陆疏言《毛诗》授受与此大异,知缀拾者未见《读诗记》也。”有谓今本即陆氏原本者,清丁晏曰:“《初学记》‘烛类’引陆士衡《毛诗草木疏》,唐人已误为“机”,幸有《释文》爵里甚明。今所传二卷即玑之原书,后人疑为缀拾之本,非也。以《尔雅》邢疏、《齐民要术》、《太平御览》所引证之,仍以此疏为详。疏引刘歆、张奂诸说皆古义之仅存者。间为遗文,后人传写佚脱耳。下篇叙四学源流,至为赅洽,毛公名亨,得此疏而始备。惟其去古未远,是以述古能详,尤信其为原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今本乃后人所辑,曰:“原本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辑,大抵从《诗本义》中录出。”《郑堂读书记》亦谓“元恪原书久佚,此本多从《诗正义》中采辑成编,然以《诗正义》核之,搜摭尚多遗漏,迄今诸家传写不免有所窜乱,又非欧公撰《崇文目》时所见之本矣。”《四库提要》及《郑堂读书记》所言当是,今本乃后人所辑之本;然此书保存了诸多有关《毛诗》的名物训诂,还是很有价值的。《四库提要》曰:“虫鱼草木今昔异名,年代迢遥,传疑弥甚。玑去古未远,所言犹不甚失真,《诗正义》全用其说。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其驳正诸家,亦多以玑说为据。讲多识之学者,固当以此为最古焉。”今本凡草之类四十八、木之类三十一、鸟之类二十二、兽之类七、鱼之类八、虫之类十六;计六类一百三十二则。后有鲁、齐、韩、毛四诗授受源流四则,与《汉书·儒林传》相表里。是书有《续百川学海》本、《汉魏丛书》本、《唐宋丛书》本、《古经解汇函》本等。
周礼
知书房
周礼
周公旦 著
《周礼》又称《周官》是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精选书评
知书客663593
自八月中旬至十月初读毕此卷,历时六周有余。重点研读了孔子论诗部分,其余章节仅作略览。此书揭示了诗教传统,体现了先秦儒家思想,保存了古代诗歌观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书中对《诗经》的解析简明扼要,所述诗义平实可信。至于文字之简洁,论述之明了,皆可见学者之严谨态度。壬寅深秋记于沪上书房。
孔子诗论
知书房
孔子诗论
孔子
知书客545418
古籍之中有大智慧,《孔子诗论》便是。白天读可静心,夜晚读可深思。帝王将相能得启发,平民百姓也能有收获。得意时要看,失意时更要看。可以整篇读,也可以选章节读。一字一句都是道理,细细品味收获多。学诗不如懂诗,懂诗不如用诗。用诗之处,便是成人之时!
孔子诗论
知书房
孔子诗论
孔子
知书客865294
从八月初开始读这本书,一直到十月底才看完。中间断断续续拖了三个月。很多内容其实没有完全看懂,特别是那些草木鸟兽的名字,现在大半都忘记了。陆玑的考据写得很细,但我总觉得隔着什么。古人看这些能懂的东西,为什么我现在读起来这么费劲?也许是我离自然太远了。剩下的笔记没怎么整理,就堆在书桌上。庚子初冬随手记。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知书房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陆玑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