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
毛诗
毛公

毛诗

毛公  

《诗》学名词。《诗经》之古文学派。因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汉书·儒林传》说:“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自郑玄《诗谱》出,始称有大小毛公,《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三国时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谓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相传大小毛公之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以秦时小篆书写,故称古文诗。西汉时,《毛诗》未立学官。东汉学者马融、贾逵、郑玄等治《毛诗》,特别是《郑笺》之出,《毛诗》大行,三家诗遂渐废。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取《毛传》、《郑笺》而疏之,更为后世所尚。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84691
多读不懂,还想再看。
2025年07月0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49264
相思时读《毛诗》,它告诉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求而不得时,它理解你:"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情意正浓时,它提醒你:"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离别之际,它让你懂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久别重逢,它道出你的心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更不用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人生每个阶段,都能在《毛诗》中找到共鸣。这些诗句穿越三千年时光,依然能打动人心。《毛诗》记录着最朴素的喜怒哀乐,描绘着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它告诉我们,古人和我们一样,会为爱情辗转反侧,会为离别黯然神伤,会为收获欢欣鼓舞。 这些诗句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尽了人间百态。读《毛诗》时,常常会惊讶于古人的情感竟与我们如此相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了我们想说却说不出的感受。
2025年07月0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88677
读《毛诗》的过程,是穿越三千年的心灵对话。那些刻在竹简上的诗句,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滚烫的生命。每当我翻开泛黄的纸页,总能听见先民们在黄河岸边击壤而歌,看见采诗官摇着木铎走过阡陌。这种震撼是其他古籍难以比拟的——甲骨文太神秘,尚书太艰涩,唯有《毛诗》像一簇不灭的野火,照亮了整个华夏文明的童年。 最打动我的是字里行间蓬勃的生命力。现代人总误以为古人拘谨,可《关雎》里辗转反侧的青年,《野有死麕》中怀春的少女,《褰裳》里直呼"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的泼辣姑娘,个个鲜活得像要跃出纸面。特别是读到"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时,恍惚能看见那双明亮的眼睛穿越时空与我对视。这种原始的生命张力,比后世那些雕琢过度的宫体诗不知高明多少。我常想,若是孔子听到现在某些无病呻吟的"古风歌曲",怕是要气得把编钟都砸了。 更难得的是诗中蕴含的生存智慧。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农事诗里,藏着华夏民族最朴素的辩证法:顺应天时而自强不息。《毛诗》教会我们"如切如磋"的进取,也懂得"衡门之下,可以栖迟"的豁达。最让我震撼的是《生民》篇,后稷被三次抛弃又三次获救,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在命运中的浮沉。这种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尊严的态度,比任何成功学鸡汤都更有力量。我总在加班到深夜时默念"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顿时觉得键盘上的手指都有了先祖的体温。 作为诗歌总集,《毛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服。比兴手法用得出神入化——"桃之夭夭"不只是写景,更是对新娘最妙的祝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八个字就道尽征人离愁。我特别喜欢《蒹葭》的朦胧意境,那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怅惘,竟与现代人的孤独感神奇地共鸣。有时觉得《毛诗》就像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粗犷中藏着惊人的表现力,后世那些精雕细琢的瓷器反倒失了魂魄。 不过读《毛诗》也需要破除某些迷思。汉代经师们强加的"后妃之德"等说教,就像给野马套上笼头。其实许多情诗根本无关政治,《毛诗》原本就是先民喜怒哀乐的真实记录。我常对朋友说:要像考古学家清理青铜器上的锈蚀那样,剥离后世附加的伦理阐释。当你在《柏舟》里读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时,何必管卫女为何守节?这份倔强本身就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这部古老诗集给我的最大启示是:真正的经典永远不会过时。《毛诗》里那些耕种、狩猎、婚恋的场景虽已遥远,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敬畏,遭遇爱情时的心跳,身处困境时的坚韧,都与今天一般无二。某个加班的雨夜,当我读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时,突然明白三千年前那个早起劳作的农夫,和我这个熬夜改方案的现代人,其实共享着同一种生命律动。 掩卷沉思时总想起顾炎武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种未经污染的真诚,才是《毛诗》最珍贵的遗产。在这个充斥虚假笑容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毛诗》里那份坦荡——爱就"投我以木瓜",恨就"投畀豺虎",想家就"曰归曰归",简单得像孩童,又深刻如哲人。每次重读《毛诗》,都像给心灵做了一次日光消毒,晒掉那些世俗的霉斑。 或许《毛诗》的伟大正在于此:它既是我们文化的基因图谱,又是一面永远擦得亮的镜子。当你觉得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不妨听听《黍离》里的麦浪低语;当你得意忘形时,《小旻》的"战战兢兢"会让你清醒。这三百零五首诗篇,就像三百零五颗恒星组成的星座,为迷路的现代人指引着永恒的方向。
2025年07月0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82692
在最迷茫的时候翻完《毛诗》,发现所谓的温柔敦厚不过是统治者的一厢情愿。那些歌颂后妃之德的句子,读起来就像在给女人套枷锁。他们说诗可以兴观群怨,但真正写百姓疾苦的又有几篇?大部分都在拍马屁。我三十岁了,知道这个世界需要谎言,但把谎言包装成经典就太虚伪了。诗经里确实有几首好诗,比如《七月》写农夫的苦,《硕鼠》骂贪官。但更多的诗让我觉得恶心,特别是那些吹捧周王的。我读的时候总在想,那些被迫采蘩的姑娘,那些被献祭的奴隶,他们要是会写诗,会写些什么?也许真正的诗早被烧掉了,剩下的都是胜利者的自我陶醉。
2025年07月0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8787
翻开《毛诗》的篇章,总能感受到一种穿越千年的迷茫。那些古老的文字,像是一场无法破解的密语,明明就在眼前,却又那么遥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开篇,仿佛为后世定下了一个永恒的基调:我们都在追寻着什么,却又永远抓不住。那些反复出现的意象——雎鸠、荇菜、蒹葭,就像一个个古老的符号,记载着先民们最原始的情感冲动与生命困惑。 《毛诗》中的"兴"尤其让人着迷。那些看似简单的自然物象背后,隐藏着怎样复杂的人类情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的是秋景,但读来却让人想到人生的飘零与追寻。有时候我会想,这些诗句历经千年依然打动人心,或许正是因为它们触碰到了人类永恒的生命困境——我们都在寻找归宿,却又注定漂泊。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毛诗注析》试图带我们走进那个遥远的世界,但越是深入,越感到一种疏离。那些古老的婚恋诗、农事诗、宴饮诗,表面上记录着周人的生活,实际上更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每个时代读者自己的迷茫。也许这就是《毛诗》的魅力所在:它从不给出明确答案,而是让每个世代的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2025年07月06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