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99799
2025年06月26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以人性本恶为前提,建构起一套严密的礼义教化体系,通过后天积习改造人性,实用理性的光芒穿透千年历史迷雾,其极具进取特质的性恶论恰恰展现出对人性改造最乐观的期许。
荀子
知书房
荀子
荀况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增广贤文
知书房
增广贤文
佚名 著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本书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中说
知书房
中说
王通 著
一名《文中子》。为隋末名儒王通子福郊、福畤仿《论语》体例,集通生前言论,以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今有宋阮逸注十卷本。分《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十篇。其哲学思想确认天、地、人为“三才”,“天者统元气焉”,“地者统元形焉”,“人者统元识焉”,但又相信“天神”、“地祇”的存在。认为治乱、穷达、凶吉都有命,“君子畏之”,又认为吉凶祸福,惟人自召,在人自取。矛盾之处很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明王道”,抨击现实社会暴政,依据孟子仁政学说,提出要统治者“遗身”(即至公无私)、“推诚”,盼望重建王道政治。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但以儒家为主。并希望恢复分封制和井田制。王通在《中说》中提出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后人因其中所记王通门人多隋唐间大臣,年龄与事实不符,或疑其为伪作,虽不尽然,但其中有夸饰之词,则为事实。中统 元世祖年号(1260—1264)。凡五年。
朱子语类
知书房
朱子语类
黎靖德 著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编。是朱熹讲学语录的汇集。又名《朱子语录》。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从事讲学,门人对他的讲话和答问各有所记。朱熹死后,门人对这些记录进行汇辑刊刻,有多种版本,详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饶州、池州所刊三种《语录》,徽州、眉州所刊两种《语类》,称为三录二类,同时流行。然互有出入,未尽完善。南宋末年,黎靖德参校以上五种书,除去重复谬误1151条,然后以类相附,名为《语类大全》。分为《理气》、《性理》、《鬼神》、《学》等二十六门,对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均有论述。对《乐》、《礼》、《春秋》、《孝经》、《诗》、《书》、《易》、《四书》也有解说。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史学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资料。该书集中论述了朱熹“理在气先”的世界观,认为“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卷一)。还论证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观点,指出“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卷四)。着重强调“天理人欲之辨”,鼓吹二程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说教,“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卷十二)。书中还有不少辩证法思想,把一分为二表述为一个无穷的过程。还揭示了矛盾对立的普遍性,认为天下之物,“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嘿(默),有动便有静”(卷九十五)。此书内容十分丰富,虽不是朱熹所定,但反映了朱熹学说的“大要”及基本思想。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刘氏传经堂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241067
这本《荀子》我读过三遍,每次都有新收获。很多人喜欢讨论荀子的性恶论,但我更看重他讲的学习方法。他说人要不断积累,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进步。这个道理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很少。我试过他的方法,每天坚持学一点,三个月后真的不一样了。现在碰到困难就想起荀子的话,觉得特别有力量。
荀子
知书房
荀子
荀况
知书客657680
有人说《荀子》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的就是后来者居上。有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但我在读《荀子》时只觉得困惑,那些劝人向善的话明明很有道理,却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我看到的是一个人不断说人性本恶,需要礼法约束,可现实里恶人往往过得更好。想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教我们这些,更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荀子
知书房
荀子
荀况
知书客619984
荀况的《荀子》一书阐述儒家思想,提出性恶论,强调礼法教化。他的观点直白有力,逻辑严密,驳斥孟子性善之说,主张通过后天努力改变人性。书中讨论治国、修身、学习之道,语言清晰,道理深刻。读完后能感受到荀子思想的实用性,他对社会和人性的分析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这本书是研究先秦思想的重要著作,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荀子
知书房
荀子
荀况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