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7718
2025年09月04日
读完《冰鉴》,别人都在说曾国藩的识人术高明,我更在意的是他直面人性弱点的勇气。这本书不是简单的相面技巧,而是对人心的深刻剖析。很多人在谈如何看透别人,但曾国藩自己也在被审视。掌权者往往沉迷于操控他人,少有勇气审视自己。在这种意义上,《冰鉴》的价值不在于教人识人,而在于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修正的地方。能看到这点,才算读懂了这本书。
冰鉴
知书房
冰鉴
曾国藩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哀秦二世赋
知书房
哀秦二世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见载。《汉书·司马相如传》曰:“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颜师古注:“宜春本秦之离宫,胡亥于此为阎乐所杀,故感其处而哀之。”文章先写离宫及其周围之景观,接着抒发秦代灭亡的感慨,并以今日二世墓地芜秽不修,魂魄飘零无着作结。(《史记》所载,此后另加五句喟叹性文字。)此文表现了痛惋至深的感情,对秦二世“持身不谨”、“信谗不寤”作了尖锐批评,并由此总结了国亡宗灭的历史教训。文章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渲染山之深,水之曲,竹树之繁茂,以造成一种似被历史遗忘的氛围,自然带出下面直抒胸襟的文字。其直抒中兼具评议成分,简明深刻,富有庄重感。对后世咏史作品有一定影响。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赋首有序,写宋玉为楚襄王述说,楚国先王游于高唐之台时,曾梦见巫山之女,“王因幸之”。此女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听罢,便令宋玉撰《高唐赋》。赋先写高唐之大,登岩眺望,可观百谷汇集。然后写树木郁盛,奇葩覆盖,盘石险峻。又写花卉香草,斗艳吐芳,众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再写当年的游仙方士以及礼神、打猎的情景。这篇赋等于引导楚王游览了一趟高唐。最后讲“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即所谓“曲终奏雅”,稍进讽谏之意。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指出宋玉的赋,“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这两大特点,在《高唐赋》中充分地显现出来。历代学者对宋玉《高唐赋》及其他几篇赋的真伪,提出过一些疑问,认为当出于汉武帝以后人的假托,但无确据。《高唐赋》对汉赋影响较大,所述高唐神女的故事,在后世读者中流传颇广,以至历代文学作品中常以“巫山云雨”来比喻男女情爱。
校猎赋
知书房
校猎赋
扬雄 著
汉赋。西汉扬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题作《校猎赋》,萧统《文选》题为《羽猎赋》,后人多从之,又略见于《艺文类聚》66卷。是汉赋中以描写畋猎为内容的代表作品之一。赋前有序文,申明作赋的缘由是因为汉成帝的校猎之举“太奢丽夸诩”,不合圣王礼制,故作此赋以表讽谏之意。赋的正文可分3部分,开头部分即显现出赋颂的特点,把汉代皇帝与三皇五帝相比埒,为其歌功颂德。中间部分是主体,大事铺张夸饰,状写天子校猎时的壮观盛况群象飞动,画面壮阔,如写围猎之状说:“移围徙阵.浸淫蹴部,曲队坚重,各按部伍:壁垒天施神扶电击,逢之则碎,近之则破,鸟不及飞兽不及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蹈飞豹,绢枭阳,追天宝,出一方,\"其描绘校猎阵容的整肃,斗士的英武搏击的迅猛,以及飞禽走兽的狼狈不堪,都极其生动.形象鲜明,富于艺术感染力。赋的结尾部分写汉天子翻然悔悟,决心“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于是罢猎而去“回轸还衡,背阿房,反未央”。显然扬雄的《羽猎赋》,其结构体制和表现方法,都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司马相如的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司马相如语),扬雄的赋“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扬雄语)。《羽猎赋》可与《子虚赋》、《上林赋》比美,惟其所处时代已是西汉末路一味炫耀帝国声威显然有谀美之嫌。扬雄晚年也认识到这种“劝百而讽一,曲终而雅奏”的作品并不足取。
精选书评
知书客795739
这本书不行。内容空洞无物。道理谁都懂。说来说去就是那些东西。看的时候觉得好,看完啥也没记住。说他有用吧,实际没啥用。说他没用吧,又好像有点用。富人看了不会变穷,穷人看了也不会变富。想发财的人看了没用,想当官的人看了也没用。还不如去算命。算命还能听个乐呵。这就是一本骗人的书。
冰鉴
知书房
冰鉴
曾国藩
知书客861682
市面上解读曾国藩的书很多,这本书我反复看了三遍。很多人都在讨论识人用人的技巧,我更关注的是他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这个特点。身居高位的人都容易固守己见,更何况是手握大权的官员!能够察觉自己的局限并主动调整,这种态度实在难得。从这些小细节就能看出他为什么能够成就大事。
冰鉴
知书房
冰鉴
曾国藩
知书客924430
这薄薄的一册《冰鉴》,不过是些游走官场的鬼蜮伎俩罢了。看那所谓识人鉴人之术,尽是些揣摩上意的卑劣法门,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令人作呕的世故气。说什么神骨刚柔,论何须眉目色,实则整日价琢磨的都是如何攀附权贵、排除异己的勾当。这般处世哲学,竟被后人奉为圭臬,实在可叹。纵使文辞尚算整洁,这般用心,这般教导,岂非误人子弟?
冰鉴
知书房
冰鉴
曾国藩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