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86385
2025年06月26日
在中医古籍中反复翻阅,《黄帝内经》堪称经典。多数人推崇其养生智慧,我更在意其中体现的实践精神。古人记录病症与疗法,不回避失败案例,这种求真态度尤为可贵。医学发展需要直面错误,但医者往往讳言失误。书中如实记载误诊与补救,对现代医学仍有启示。读此书不只学养生,更当思治学之道。
黄帝内经
知书房
黄帝内经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血证论
知书房
血证论
唐宗海 著
中医临床医学专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八卷。唐宗海著。书成于光绪十年(1884),现存有光绪十年刻本及嗣后刊刻的十余种刻本。光绪十六年唐氏家藏板刻本其后附有《医学一见能》。光绪十八年江顺成书局出版唐氏《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收录此书于其中。1958年及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卷一为血证总论;卷二~六对血上干、血外渗、血下泄、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的170余种血证的辨证治疗作了较详细的探讨;个中有不少新的见解,能给人以启迪。卷七~八为方论,共收200余方。
千金方
知书房
千金方
孙思邈 著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食疗本草
知书房
食疗本草
孟诜 著
《食疗本草》,食疗专著,3卷。唐代孟诜撰,张鼎增补改编。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一般认为此书前身为孟诜《补养方》,张鼎补充89种食疗品,又加按语(冠以“案经”,或作“谨按”),编为本书。共载文227条,涉及260种食疗品。诸品名下,注明药性(温、平、寒、冷),不载其味。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单方,间或论及形态、修治、产地等。首载菠薐、胡荽、莙荙、鳜鱼等食蔬。尤以动物脏器疗法与藻菌类食疗作用之记载引人注目。所录食疗经验多切实际,药物来源广泛,充分顾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区性,为唐代较系统全面之食疗专著。原书早佚,敦煌曾有残卷出土,近代有辑佚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928258
绝品,中华医道之魂!妙哉、神哉、奇哉!可作养生经读,可作治病理。清晨可读,深夜亦可读。医家可钻研,常人可受益。病痛缠身时需读,身强力壮时更需读。《内经》之大用,非止于治病救疾,更在于通晓天人合一之道。今人读之,当取其精而存其神。良器在手,善用者得大境界!
黄帝内经
知书房
黄帝内经
佚名
知书客877446
从立夏到白露,花了四个月才读完这部书。特别是运气七篇,看了两遍才懂一点意思。这部书讲养生治病,说阴阳五行,古人观察很细,想法很深。后人看病开方,很多道理都从这里来。它不光讲医术,还教人怎么顺应天地过日子。读的时候总想,现在的人太急了,忘了这些老道理。庚子年初秋记于北京。
黄帝内经
知书房
黄帝内经
佚名
知书客269456
医典,千年之圭臬。妙哉、神哉、绝哉!可作养生宝典,可作病理指南;可当哲学思辨,可当实践手册。气血充盈时读之,体虚乏力时更需读。医者能参透,常人亦能受益。春风得意时宜读,病痛缠身时更宜读。问药不如懂药,治病不如防病。养生之宗!每翻阅一次,便觉天地之理愈发通透,阴阳之道愈发清晰。此乃真正的大智慧,值得用一生去体悟践行。
黄帝内经
知书房
黄帝内经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