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陈淳的《北溪字义》里经常提到"理"这个概念。"理者,物之则也"是书中对"理"的解释,也是全书的核心思想。这里说的"理"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万物运行的规律。陈淳用简单的话说清楚了复杂的道理,让人一看就明白。 书中还有一句话"性即理也",这句话把"性"和"理"联系在一起。陈淳认为人的本性和天理是一样的,这种想法在当时很特别。他不用难懂的话,而是用平常的字来说深奥的道理,这种写法很特别。 《北溪字义》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到"心"的时候,他说"心者,人之神明"。这句话把"心"说得很清楚,让人知道心不只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人思考的根本。陈淳总是能用简单的字说清楚复杂的事。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陈淳很喜欢用"字义"这种方式。他不光解释字的意思,还通过这些字来讲明白很多道理。这种写法很实在,让人读起来不觉得累。
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陈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著
西汉董仲舒撰。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第三十九、四十、五十四三篇缺佚。本书是西汉今文经学的代表作。《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於后世。”后人将“说《春秋》事得失”的《蕃露》、《玉杯》、《竹林》之属数十篇编辑成书,并以《蕃露》之篇名为书名,称为《春秋繁露》。《隋书·经籍志》著录该书十七卷,宋《崇文总目》著录其十七卷、八十二篇。今本是宋朝楼钥的校本。该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家之学,并旁采道、法、墨、名等家思想,发挥《春秋公羊传》之微言大义,形成了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特征的新儒学体系。在宇宙观上把“天”作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确立了“君权神授”论。在思想方法上强调统一,认为矛盾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从而确立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方法论。在认识论上提出“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建立了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在人性论上倡“性三品”说,并根据其“天人感应”的目的论提出“三纲”、“五常”的名教思想。注解本有清凌曙的《春秋繁露注》、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