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群魔》始终笼罩着一层令人窒息的迷雾,那些被冠以"革命者"名号的人物,与其说是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不如说是被内心深处某种难以名状的疯狂所驱使。作家将理性思辨的力量赋予沙托夫,却把灵魂深处的黑暗撕裂给了斯塔夫罗金,这种刻意的分裂让整部小说呈现出诡异的双重镜像。当我们在字里行间穿行时,总能感受到作者对人性深渊既恐惧又着迷的矛盾心理。 那些看似高尚的革命口号下,隐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虚无。韦尔霍文斯基父子的关系就像一面扭曲的镜子,照出了俄国知识分子代际传承中的精神畸变。我常常困惑:当基里洛夫宣称"上帝不存在,所以我要自杀"时,这到底是一种哲学觉醒,还是更可怕的疯狂开端?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有意将每个角色都推向各自的极端,让读者在眩晕中目睹思想如何异化为暴力。 最令人不安的是,小说中那些歇斯底里的场景在今天看来竟如此熟悉。当彼得·韦尔霍文斯基策划谋杀时表现出的那种冷静算计,与现代社会某些极端分子的行为模式何其相似。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让我不寒而栗——我们是否也生活在某种看不见的"群魔"之中?或许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就看透了:当人们自以为在追求真理时,往往正在成为某种疯狂理念的傀儡。
群魔
群魔
群魔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