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暴露了人性深处最黑暗角落的年轻人"——有人这样评价斯蒂芬·克莱恩的《怪物》。如果没有这部作品,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到19世纪末美国小镇上那些看似平静表面下的集体疯狂。 这个故事是心理性的,是当时自然主义文学中最具冲击力的作品之一。可以说是打开人性潘多拉魔盒的一次尝试。书中的主角黑人医生让人联想到《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汤姆·罗宾逊。故事探讨的问题和《冤家,一个爱情故事》有些相似。 下面说说我的阅读感受吧。医生的遭遇,从受人尊敬到被全镇排斥,很大程度是因为种族偏见。这本书的现实主义风格十分强烈,到处是冷冰冰的细节描写。这可能是让故事显得真实的原因。但过多的客观描述反而让读者感到疏离,人物变得模糊。 故事不长,但读起来很费劲。情节发展不太连贯,需要反复翻看才能明白发生了什么。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会觉得很多情节莫名其妙。 我花了三个晚上才勉强读完。中间有好几次都想直接放弃。特别是描写镇上居民集体排斥医生的部分,看得人心里发堵却又说不清为什么。 最让人困惑的是结局。医生到底怎么了?小镇居民会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吗?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种开放式结尾在当时看来很大胆,但现在读着只觉得故事没讲完。
怪物
怪物
怪物
斯蒂芬·克莱恩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
司汤达  著
该小说讲述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长着少女似的清秀面孔,天资聪颖,记忆超群,有着非凡的意志力。他受父兄虐待,也深以微贱的出身为耻。凭借熟记拉丁文圣经的资本在维立叶尔市长德·瑞那尔夫人家里当上了家庭教师,并悄悄和德·瑞那尔夫人恋爱。他们的秘密恋情被市长知道后,于连不得不远走贝尚松神学院,一心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此出人头地。因为院长主教之间的勾心斗角,于连离开神学院去了巴黎的木尔侯爵府,他非同寻常的才能与骄傲征服了侯爵家的小姐玛特尔,于是与玛特尔小姐恋爱,于连的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似乎就要实现了。此时侯爵收到德·瑞那尔夫人被迫誊写的一封揭发信,于连的梦想破灭。他到了维立叶尔的教堂向德·瑞那尔夫人开了两枪。于连被捕入狱。德·瑞那尔夫人买通狱吏,使于连免受虐待。得知原委,于连疯狂地爱上了德·瑞那尔夫人。于连被判死刑,他拒绝玛特尔和德·瑞那尔夫人为他上诉。于连受刑后,玛特尔亲手埋葬了他的头颅。德·瑞那尔夫人三天后也离开了人世。 [1]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