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3671
2025年08月01日
兵书之祖,智慧之巅!妙哉、绝哉、神哉!顺读可晓其理,倒读能悟其道。胜时可品其深意,败时更觉其精妙。将帅可参透其中玄机,匹夫亦能得其三昧。困顿时需反复研读,得意时更要常存敬畏。拜将不如知兵,知兵不如用兵。用兵之圣!每读一遍皆有新得,每思一回更觉其高。实乃千古奇书,万世师表!
孙子兵法
知书房
孙子兵法
孙武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投笔肤谈
知书房
投笔肤谈
何守法 著
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引》)。本书大体按所述问题在战争指导中所处的地位,次第排列。每篇又分为题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评5部分。 “题解”阐述该篇的主要内容,指明与其他篇的内在联系, “注解”用于解释“原文”,且附有大量战例加以佐证。计上卷《本谋》第一、《家计》第二、《达权》第三、《持衡》第四、《谍间》第五、《敌情》第六;下卷《军势》第七、《兵机》第八、《战形》第九、《方术》第十、《物略》第十一、《地纪》第十二、《天经》第十三。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著
《隋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即《汉志》道家类著录的《太公》一书中的子目《言》。古人云“藏之金匮”,含有保密之意,兵家言当然是秘密的,故《太公》之《言》得称《太公金匮》。《太公金匮》亦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所作的兵书(参阅“六韬”条和“太公阴谋”条)。唐马总摘编的《意林》有《太公金匮》二卷,摘录《太公金匮》五条。其一至三条为武王问、太公答的形式,属于政治方面的言论。另两条为哲学家言: (一) “道曰: 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二) “行必履正,无怀侥幸;忍之须臾,乃全汝躯;刀利皑皑,无为汝开;源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此论确与老子哲学相通,此所以刘歆以之入《兵书略》,而班固将其归入道家类也。盖此书与《六韬》有所不同,既有兵家言,又有哲学家言,并有政治家言。从《意林》可知,《太公金匮》至晚唐犹存。《旧唐书·经籍志》尚于“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不知是五代撰修《旧唐书·经籍志》者得见此书,还是照录《隋志》。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来自《太公金匮》者。
三十六计
知书房
三十六计
佚名 著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已知最早的版本是1941年成都瑞琴楼发行、兴华印刷厂印制的,使用土纸,旁标小字“秘本兵法”,不署作者和年代,注明是根据在“邠州”(这是古称,当时应为陕西省邠县;今为县级彬州市,由陕西省咸阳市代管)发现的手抄本翻印。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9025
兵法也,美则美矣,然世事如棋局局新,先祖之智焉能尽断今朝?计谋如一盘残茶,业已凉矣,却总有人奉若圭皋。败兵时可读,胜仗时更可读,然读罢仍不免疑惑:这纸上烟云,真能断敌于千里?教你算,教你谋,却从未教妥如何收拾倔强的人心。诡道也,善恶之门!
孙子兵法
知书房
孙子兵法
孙武
知书客489235
虽为兵家圣典,然细读之,未免令人齿冷。十三篇皆以诡道为宗,教人欺敌诈友,视仁义为迂阔。其言"兵者诡道",直将战争化作市井无赖之斗。更可笑者,后世竟奉为处世圭臬,使诈术横行于庙堂市井之间。孙武之智,不过教人如何更精于算计;其谋,无非使人愈工于机巧。兵者凶器,原当慎用,却被其粉饰成智术游戏,此真贻害千年者也。
孙子兵法
知书房
孙子兵法
孙武
知书客766581
在兵法的海洋里遨游,历代军事著作无数,这本书我在书店翻了三遍。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孙武的谋略高超,而我更佩服吴王阖闾愿意放下身段,用宫女来做试验。君主们最讨厌被人指手画脚,更别说让妃嫔当试验品了!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吴王的胸襟。孙武的智慧固然耀眼,但能让这套理论落地生根的君王同样难得。
孙子兵法
知书房
孙子兵法
孙武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