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59148
2025年08月01日
这本书让我又爱又恨。露丝的纯真与坚韧令人动容,但那个时代的道德枷锁又让人窒息。盖斯凯尔的笔触太细腻了,读着读着就陷进去了,可每次合上书都觉得心里堵得慌。说实话,我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再读第二遍——不是写得不好,是实在太扎心了。
露丝
知书房
露丝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彼得堡之恋
知书房
彼得堡之恋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冈察洛夫 著
《彼得堡之恋》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184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原名《平凡的故事》,1847年发表于《现代人》杂志。作品以19世纪俄国资本主义兴起为背景,通过贵族庄园文化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冲突,展现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图景。 小说围绕贵族青年亚历山大·阿杜耶夫的成长展开,描述他从耽于田园幻想到彼得堡追寻理想,历经七年挫折后在实业家叔叔影响下转向务实主义的过程。叔侄二人的价值观碰撞贯穿主线,既呈现封建宗法传统的瓦解,亦揭示资本主义文明的渗透。亚历山大多次情感与事业受挫后最终成为官僚资产者,其精神困境映射俄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生存抉择。作品通过个体命运变迁,批判封建农奴制弊端,反映贵族文化在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衰亡。
红与黑
知书房
红与黑
司汤达 著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个人与社会间的对抗是《红与黑》的中心主题。该书向传统习俗挑战,谴责了社会价值的虚伪。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法国的社会风气。小说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反映政治小说。《红与黑》开创了“意识流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先河,形成了一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发展到注重心理描写与情绪抒发。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典狱长
知书房
典狱长
安东尼·特罗洛普 著
《典狱长》以哈丁先生为中心,他是一位非常正直的神职人员,但他从慈善机构获得的收入远远超过用于基金会目的的金额。发现这一点后,年轻的约翰·博尔德将他的改革热情转向揭露他认为滥用特权的行为,尽管他爱上了哈丁先生的女儿埃莉诺。这是一部极具话题性的小说(一个关于滥用教会资金的案例是当代辩论的丑闻话题),但与其他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一样,特罗洛普利用具体案例来探索和阐明人类动机和社会道德的普遍复杂性。
精选书评
知书客278484
露丝的一生像一场漫长的寻找。她开始是个单纯的姑娘,后来遇到很多困难,失去很多。但每次跌倒她都爬起来。她犯过错,被人误解过,也怀疑过自己。慢慢地她明白了人生就是这样,有好有坏。最后她变得坚强,学会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经历什么,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露丝的故事很真实,读完让人心里暖暖的。
露丝
知书房
露丝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知书客496943
文笔温柔却不痛不痒,道德说教味太重。写苦难却像隔靴搔痒,把悲惨现实包裹在糖衣里。露丝的遭遇本该震撼人心,作者却用过分理想化的笔触消解了批判力度。那个年代的女性困境远比小说呈现的更残酷,这种美化反而削弱了作品力量。
露丝
知书房
露丝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知书客907517
这个故事看得人憋屈又无奈。主人公的道德困境本该有深度,但作者的处理太过简单粗暴,反复强调的"纯洁"反而显得刻意。露丝的形象单薄得像纸片,被命运推着走,毫无反抗之力。盖斯凯尔的文笔虽美,但整个故事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道德说教,读完后只觉疲惫而非感动。这种维多利亚式的伪善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露丝
知书房
露丝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