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罗斯·金的笔触如同米开朗琪罗的炭笔草图,在《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中勾勒出文艺复兴时期最炽烈的艺术火焰。开篇对西斯廷教堂脚手架的描写就带着凿击大理石的力道,木料缝隙间漏下的金粉与颜料气息几乎要扑到读者脸上。这种充满物质感的叙事让艺术史不再是冰冷的学术论文,而变成了沾着石膏粉末的工作日志——你能听见教皇朱利乌斯二世在楼下催促的脚步声,感受到十六世纪罗马潮湿空气里凝结的焦虑。 与那些将天才神化的传记不同,罗斯·金特意保留了米开朗琪罗腰背疼痛的细节。当读到画家不得不躺着作画时,穹顶壁画《创世纪》的震撼力反而更强了——原来那些流淌着神性光芒的肢体,都是人类艺术家以扭曲姿势完成的奇迹。这种祛魅又复魅的写法,让艺术创作回归到血肉之躯的范畴,却又在平凡中掘出神性。相比瓦萨里《名人传》里飘在云端的完美天才,这个会为颜料配方发愁、与赞助人讨价还价的米开朗琪罗反而更令人心折。 或许有人觉得五百年前的艺术斗争离当代太远,但书中教皇与艺术家的角力,何尝不是当下创作者困境的古老回声?当米开朗琪罗在信里抱怨"这不是我的专业"时,多少现代打工人会心一笑。罗斯·金最了不起的成就是让十六世纪的石膏尘埃落进了二十一世纪的咖啡杯,让我们发现天才的困境与凡人的挣扎,原来共用着同一种人类底色。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罗斯·金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