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71668
2025年09月04日
用时两周,断断续续读完第一卷,实在难以为继。奥古斯汀的《忏悔录》作为西方忏悔文学的源头,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但现代读者面对这部公元4世纪的作品,难免会感到隔阂。文本中频繁引用圣经经文,对不熟悉基督教教义的读者构成理解障碍。更令人困扰的是,作者在描述早年偷梨事件时,将一次少年恶作剧上升到原罪层面进行长达数章的哲学剖析,这种过度阐释让当代读者难以产生共鸣。 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处理也值得商榷。在提及共同生活十三年的伴侣时,仅用"那个女子"指代,而在叙述为仕途抛弃她时,又表现出令人不适的道德优越感。这种将女性工具化的叙事方式,虽然符合当时的社会语境,但与现代价值观明显冲突。值得注意的是,奥古斯汀对欲望的极端否定态度——将人类正常的生理需求统统视为罪恶,这种禁欲主义倾向在当代看来未免过于严苛。 当然,作品在心理学层面确有开创性价值。关于记忆、时间与永恒关系的探讨,以及"内在的人"这一概念的提出,都展现出惊人的思想深度。作者对自我灵魂的解剖之彻底,在古典文献中实属罕见。但问题在于,这种精神自剖常常陷入重复循环,同一主题在不同章节反复出现却未见深化。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产生"这个观点前文已经充分论述过"的疲惫感。考虑到全书十三卷的庞大体量,以及后续内容主要是对《创世纪》的哲学诠释,作为非专业研究者,我决定适时止步。有些经典或许更适合学术研究,而非普通读者的休闲阅读。
忏悔录
知书房
忏悔录
圣·奥古斯汀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斐多篇
知书房
斐多篇
柏拉图 著
《斐多篇》被公认为柏拉图的杰作之一,充分展现了他在哲学造诣和戏剧才华上的巅峰成就。该篇对苏格拉底临终时刻感人至深的记述,使其位列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同时,这部作品也是理解西方文化中诸多根深蒂固思想的关键文献,并为进入柏拉图的思想世界提供了最佳的门径之一。
论出版自由
知书房
论出版自由
约翰·弥尔顿 著
《论出版自由》作者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 《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最重要的一篇,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辞。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弥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说辞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申辩篇
知书房
申辩篇
柏拉图 著
《申辩篇》是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于公元前 399 年自我辩护演说的记录,当时苏格拉底被控 “腐蚀青年,且不信仰城邦所信奉的神祇,反而信奉其他新奇的神灵”。 《申辩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的自我辩护,包含文本中最著名的内容,即他对德尔斐神谕的讲述及其对梅勒图斯的盘问;第二部分是陪审团的裁决;第三部分是量刑环节。
精选书评
知书客103813
这本《忏悔录》写得又长又啰嗦。奥古斯汀把年轻时做的错事翻来覆去地讲。他总说自己有多后悔,可我觉得他只是在炫耀。他说自己经过痛苦才找到上帝,可普通人有这么多时间思考吗?我们的生活就是吃饭工作睡觉,哪有空整天忏悔。他写的那些大道理,对普通人来说根本没用。看完整本书,我只觉得他是个爱说教的人,根本不懂现实生活。
忏悔录
知书房
忏悔录
圣·奥古斯汀
知书客724015
随手翻开这本古旧的书页,却意外触摸到一颗穿越千年的赤子之心。奥古斯汀的忏悔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每个寻找自我的灵魂。当读到他在花园里听到"拿起,读吧"的呼唤时,我的泪水突然夺眶而出——原来每个人都可能在某刻突然觉醒。他用最坦诚的文字告诉我们:迷途的灵魂终将找到归途。
忏悔录
知书房
忏悔录
圣·奥古斯汀
知书客891545
忏悔不是终点。奥古斯汀一直在寻找,在痛苦中挣扎,在欲望里沉沦。他最终找到了上帝,但那不是答案。我们读他的故事,看到的是一个人的真实。他承认自己的软弱,暴露自己的不堪。这很勇敢。但普通人做不到。我们还是会隐藏,会伪装,活在世俗的框架里。他的忏悔录像一面镜子,照出人的本性。我们看到了,却很难改变。
忏悔录
知书房
忏悔录
圣·奥古斯汀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