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65453
2025年07月26日
"文明国家的法律深处沉淀着历史的智慧,却在殖民者的手中沦为野蛮的锁链。"——《黎刹自传》通过这位菲律宾国父笔下的这句话,我们得以窥见那黑暗时代里,一位医者如何用墨水代替手术刀,在纸上切开殖民统治的脓疮,让真理的血泪浸润整个民族的觉醒。
黎刹自传
知书房
黎刹自传
何塞·黎刹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二手时间
知书房
二手时间
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冬日列车
知书房
冬日列车
卡罗琳·穆尔黑德 著
《冬日列车:维希政权与纳粹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是英国传记作家卡罗琳·穆尔黑德创作的非虚构类历史著作,基于口述访谈、回忆录及档案资料,聚焦二战期间参与抵抗纳粹占领的法国女性群体经历。 全书分为两部分十五章,第一部分记述女性抵抗者在法国监狱遭受的迫害,包括分发反纳粹传单、藏匿抵抗者等活动;第二部分以1943年“31000次列车”押运事件为切入点,详述230名女性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的生存抗争,仅49人幸存。作者通过梳理被捕女性的战时遭遇及战后创伤,展现其在维希政权与纳粹统治下的双重压迫,以及通过友谊互助维持生存意志的过程。
档案
知书房
档案
蒂莫西·加顿艾什 著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轻的蒂莫西·加顿艾什为了研究希特勒统治之下的德国,分别在东、西柏林停留数年搜集资料,但没想到,他在东德的行踪被认为是间谍活动,并被秘密警察和线民盯梢,留下了厚达325页的秘密档案。两德统一后,东德的秘密警察档案开放,作者重访东德,根据东德国安部为他建立的档案和自己的日记,一一寻访当年那些监视他的人,重建青年时期的一段记忆。他惊讶地发现,彼此立场不同的人,往往对相同的经验持有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回忆;于是,穿越各种回忆的迷雾,探寻自身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历史的真相,就成了本书写作的动力,最终促成了这样一本动人心弦的著作。 这是一部将个人回忆与历史探索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的纪实作品,读来引人入胜。
精选书评
知书客284232
看了《黎刹自传》,感觉不实在。他把自己写得太完美了,像个圣人。普通人有缺点,会犯错,这些在他的书里看不到。一个人怎么可能永远正确?他写了很多反抗西班牙统治的事,但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我们读传记是想了解真实的人,不是来膜拜偶像的。可能他太在意死后名声了,反而让这本书显得假。历史人物也是人,有血有肉才可信。
黎刹自传
知书房
黎刹自传
何塞·黎刹
知书客423590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扛起责任,走过殖民压迫,走过流亡他乡,走过民族觉醒,走过艰难抗争,走过忠诚与背叛,走过坚定信念,走过牺牲奉献,走过短暂却辉煌的一生。何塞·黎刹用笔和生命证明,一个人可以为理想付出全部。他教会我们,在黑暗时刻更要挺直脊梁。这位菲律宾国父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人也能成就非凡。
黎刹自传
知书房
黎刹自传
何塞·黎刹
知书客641693
年轻时的黎刹充满激情,后来他困惑了。他以为做医生能救人,结果发现救不了国家。他想用文字唤醒同胞,但没人真的听他的。他反抗西班牙统治,又觉得单枪匹马没什么用。他目睹同胞的麻木,感到愤怒又无力。他知道自己可能死,还是选择回去。他经历了很多思想斗争,最后也没完全想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他的一生像一场徒劳的抗争。
黎刹自传
知书房
黎刹自传
何塞·黎刹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