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亨利·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像一锅热气腾腾的杂烩汤,食材丰富却失了火候。作者试图用十八世纪伦敦的市井烟火熬煮一出道德寓言,却总让人闻到一丝说教过头的焦糊味。那些刻意安排的巧合如同舞台上的机关陷阱,每个翻板都精准得令人发笑——汤姆总能在关键时刻撞见失散多年的亲人,或是意外获得证明清白的信件,这种机械降神式的叙事让整部作品透着股匠气。 作为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的确铺就了现实主义的长路,但这条路上布满的却是作者那双过于明显的推手。菲尔丁像极了酒馆里醉醺醺的说书人,既要观众为浪子回头鼓掌,又忍不住跳出来指点每个情节的道德寓意。那些夹在叙事间的议论章节,活像塞在喜剧幕间的道德训诫文,把本该流动的故事切成支离破碎的片段。 最令人不适的是它对女性角色的处置。无论是圣女般的索菲娅,还是放荡的沃特斯太太,都像是从道德手册里剪下来的纸片人。当汤姆在两张极端对立的女性画像间来回摇摆时,我们看到的不是真实的人性,而是清教徒式的二元审判。三百年后再看这部"伟大传统"的起点,与其说它是活着的经典,不如说是文学博物馆里那具标着"英国小说始祖"的标本——值得瞻仰,但已很难让人心跳加速。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亨利·菲尔丁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