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说起来很自豪,直到28岁这年我才真正读完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这本书让我明白为什么它能成为经典。书里的文字特别生动,像是活的一样。人物说的话都很真实,就像是隔壁邻居在聊天。故事里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他们的喜怒哀乐我都能感受到。 记得小时候翻过这本书,觉得特别无聊。现在想想真是可笑,那时候根本不懂欣赏。这其实是一部写得很好的家庭小说和社会小说。书里的人物让人忘不掉,特别是安老爷一家。他们让我想起自己家里的事。 书里的人物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因为他们都很真实。就像何玉凤,她原本是个千金小姐,后来家道中落。但是她不服输,靠自己的本事活下来。安公子也是,明明可以靠家里,非要自己闯出一片天。还有张金凤,从一个普通姑娘变成能当家的人。这些人物的经历让我想到现实生活。 我常常想,如果何玉凤没有遇到那些挫折,她会变成什么样?如果安公子一直靠着家里,他会有出息吗?正是这些人物经历的困难,才让他们变得特别。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就是要经历风雨才能成长。 书里描写的生活细节特别真实。比如安家过年时的场景,桌上的饭菜,人们的穿着打扮,都跟真的一样。还有他们说话的方式,用的词语,完全就是那时候的人会说的话。读着读着,我好像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
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
文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荡寇志
荡寇志
荡寇志
俞万春  著
清代长篇章回小说,又名《续水浒传》,共140回,又附“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阳人。《荡寇志》始写于道光丙年(1826)成于道光丁未(1847)年。全书接续金圣叹《水浒传》70回本。叙写朝廷管营提辖陈希真之女陈丽卿被高衙内所逼,逃离京都。父女二人投奔亲戚刘广,又结识刘广姻家官军将领云天彪,由于奸臣逼迫,他们不得已在猿臂寨“落草”。但他们“尊王反寇”,专门勾结官兵,民困攻杀梁山泊起义军。后在云天彪引荐下,为朝廷录用。最后与官军张夜所部一道大破水泊梁山、擒获一百零八将,非死即诛。小说对梁山农民起义军极尽污蔑之能事,给他们加上“倡为盗首、潜蓄异谋、怙恶不悛、罪大恶极”等罪名。斥之为“洗涤百姓的杀人放火之徒’。而对陈希真、张叔夜等人则极尽美化之能事。男的仙风道骨、仪表堂堂;女的艳媚无双、清丽可人。他们本领超群、所向无敌。《荡寇志》充分表达了地主阶级的思想感情,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它一出笼立刻被奉为经典之作,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和称颂,是一部否定和仇恨农民起义的代表作。作品虽情节较呆板,艺术效果也不真实,但写作严谨,文笔准确、流畅、人物刻画形象贴切。此书咸丰三年(1853)初刊,后多有翻刻。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鸿森校点本《荡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