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63431
2025年09月04日
"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张始终悬在记忆深渊之上的讣告,将人类文明最黑暗的暴行与最高贵的抵抗拧成永恒的矛盾螺旋
奥斯维辛
知书房
奥斯维辛
劳伦斯·里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与屠刀为邻
知书房
与屠刀为邻
让·哈茨菲尔德 著
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1994年4 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这期间的每一天,从上午9点30分到下午4点,胡图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亚马塔的山岗上屠杀图西人。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这样屠杀图西人?屠杀过后,他们该如何继续生活?带着这些问题,哈茨菲尔德来到卢旺达,住在当地人身边,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走访调查,采访了众多幸存者和屠杀者,力图从多个角度还原大屠杀的真相,理解这场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浩劫。
知觉之门
知书房
知觉之门
阿道斯·赫胥黎 著
《知觉之门》是英国作家阿道斯·赫胥黎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书源于作者晚年服用致幻剂麦司卡林的实验,通过记录药物作用下的感官体验,探讨人类意识与感知边界的哲学命题。 全书包含《知觉之门》《天堂与地狱》两篇及附录,前者详述作者在致幻状态中观察日常物品产生的超验视觉体验,后者延伸讨论艺术与宗教中的意识变异现象。书中提出“知觉过滤理论”,认为大脑通过抑制感官信息维持认知秩序,致幻状态可能解除这种限制。 作品结合实验笔记、哲学思辨与艺术评论,穿插逾30幅西方经典绘画插图,展现视觉艺术与精神体验的关联。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知书房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彼得·海斯勒 著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4298
"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的这句警世箴言在书中化为触目惊心的历史拷问,当幸存者证言与纳粹档案的冰冷记录交织呈现,这部非虚构杰作以克制的笔触揭开了人类罪恶的深渊,却也照亮了极权阴影下闪烁的人性微光。
奥斯维辛
知书房
奥斯维辛
劳伦斯·里斯
知书客509357
翻开书页就被维特的情感浪潮吞没,那种炽烈到近乎偏执的青春让我坐立难安。但正是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劲头,像一记闷棍敲醒了我——原来活得克制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当他在暴雨中狂奔、在月光下痛哭时,我忽然懂了:被嘲笑的真心才是最高贵的勇敢。
少年维特之烦恼
知书房
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知书客211110
弗兰克·诺里斯写海上生活很真实。莫兰这个角色不完美,但是让人理解。他面对困境时没有放弃,这很可贵。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总有意外,重要的是怎么应对。水手们的故事普通却不简单,每个人都有无奈也有坚持。作者不美化现实,也不刻意煽情。这种写法让人信服。读完会想,生活中很多事都一样,好坏掺半,关键看你怎么活。
"莱蒂夫人"号上的莫兰
知书房
"莱蒂夫人"号上的莫兰
弗兰克·诺里斯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