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温格在《资本之后的世界》中描绘的未来图景既让人隐约看到希望,又让人陷入更深的迷茫。书中那些关于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读起来就像在迷雾中摸索前行——我们似乎能辨认出某些轮廓,却又始终无法看清全貌。作者用冷静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可能的世界,却让读者在这个可能性面前踌躇不前。 那些关于去中心化经济和共享社会的设想,在理论层面确实令人心驰神往。但合上书页时,我不禁要问:我们真的能跨越资本的巨大惯性吗?就像温格笔下那些充满理想色彩的社区实验,在现实中往往沦为昙花一现的乌托邦。更令人不安的是,即便我们真的抵达了那个"资本之后"的世界,人类是否就能摆脱新的桎梏?历史告诉我们,每个新时代都会孕育出新的不平等。 温格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留下大片的思考空间。这种不确定感恰恰最贴近我们当下的心境——既渴望变革,又恐惧未知。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感到自己就像站在两个时代的交界处,既回不去熟悉的旧世界,又看不清即将到来的新世界。或许这种迷茫本身,就是对这个过渡期最真实的写照。
资本之后的世界
资本之后的世界
资本之后的世界
阿尔伯特·温格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罗伯特·席勒  著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的经典经济学著作。与《叙事经济学》一道,构成了其以行为经济学为主体的学术思想。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剖析了房地产行业是如何泡沫化,进而引发市场崩溃的。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0年间,不断高企的房价使得人们非常自负,大多数人,包括评级机构在内,都认为房价不可能下跌。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导致人们对于存在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高额债务视而不见。房地产泡沫,以及促使泡沫产生并扩大的心理因素,是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 席勒认为非理性繁荣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源,也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金融危机的症结。如果人类不抑制自己的本性,就会催生经济泡沫,也会被泡沫破裂伤害。人性的本能缺陷导致我们无法正确地管理风险,由此才引发了金融危机。 面对这次巨大的危机,席勒提出了应对危机的短期解决方案,以及防范下一次危机的长期解决方案。通过政府的各项措施使经济重归正轨只是权宜之计,长期的变化应该使得金融体系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运作得更好。他提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方案,包括创建新型的经济测量单位,预防人们产生“房价不会下跌”这样的错觉,以及为政府融资提供更好的方式,设计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等。他认为,应通过一系列针对金融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抑制泡沫,防范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