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44833
2025年09月03日
要说《帕尔马修道院》这部法国文学经典,我读的是郝运译本,整体流畅度比某些俄国文学的翻译强太多了。但即便如此,还是能碰到几处让人皱眉的地方——比如法布里斯动不动就"心潮澎湃",克莱莉娅总爱说"我亲爱的朋友",这种过于文绉绉的表达放在19世纪的意大利宫廷里总显得有点违和。最离谱的是把拿破仑翻译成"波拿巴将军",要知道在意大利语境里就该用"皇帝"这个称呼才对。不过这些小瑕疵无伤大雅,毕竟司汤达笔下那个风云激荡的意大利世界,在郝运的译本里已经足够鲜活生动了。 说到小说的叙事结构,这才是真正展现司汤达天才的地方。开篇就用滑铁卢战役给法布里斯来了个下马威,比起那些慢热型的古典小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特别欣赏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写法——主角兴冲冲跑去追随拿破仑,结果在战场上晕头转向,最后连皇帝的面都没见着。这种反英雄的设定在1820年代简直前卫得不像话,比后来那些刻意解构的英雄叙事不知道自然多少倍。 书中的人物塑造堪称一绝。法布里斯这个愣头青主教让我想起《红与黑》里的于连,但比于连可爱多了——他那些荒唐的冒险经历,从越狱到当上主教再到谈恋爱的全过程,都透着股令人忍俊不禁的天真劲儿。最绝的是桑塞维利纳公爵夫人,这个集智慧、美貌与权谋于一身的女人,完全颠覆了当时小说里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看她周旋在亲王、首相和主教之间的那些手段,简直比《纸牌屋》还精彩。司汤达写这些人物时从不刻意美化,连法布里斯的懦弱和公爵夫人的算计都写得入木三分,这种真实感在19世纪文学里实在难得。 感情线的处理更是妙到毫巅。法布里斯和克莱莉娅的禁忌之恋,比那些俗套的罗密欧朱丽叶式故事高明太多。特别是监狱相会那段,隔着铁窗谈情说爱的场景,把政治压抑下的爱情写得既克制又炽烈。我特别喜欢司汤达处理细节的方式——克莱莉娅喂金丝雀的描写前后呼应,到最后变成催泪炸弹,这种草蛇灰线的笔法现在看都不过时。 政治讽刺的部分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帕尔马这个小公国就像显微镜下的欧洲宫廷,那些勾心斗角的戏码放在今天看都毫不过时。拉西首相这个马基雅维利式的角色,比现代政治剧里的反派都有深度。司汤达把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写得入木三分,却又不像后来某些作家那样刻意黑化——比如亲王这个角色,既有暴君的一面,又有普通人的软弱,这种复杂性才是真实的政治生态。 要说有什么遗憾,可能就是结尾略显仓促。法布里斯突然看破红尘跑去当隐士,这个转折确实有点突兀。不过转念一想,在那个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司汤达能写出如此现实主义的结局已经很难得了——毕竟让主角在经历那么多荒唐事后突然醒悟,比强行安排个大团圆结局要有深度得多。 重读这本书时我总在想,司汤达要是活在今天,绝对是个顶级编剧。他笔下那些政治权谋、爱情纠葛、人性挣扎,随便拎出来一段都能改编成爆款剧。但现在的影视作品反而拍不出原著那种韵味——少了书中那些精妙的心理描写和时代细节,再精彩的剧情也显得单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意大利风情的描绘,从科莫湖到帕尔马教堂,每一处景致都带着地中海的阳光味道,这种地域特色现在的作家很少能写得这么传神了。 作为一部写于1839年的小说,《帕尔马修道院》的现代感简直令人惊叹。书里对权力运作的剖析、对爱情本质的探索、对宗教虚伪的揭露,放在两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针针见血。有时候读着读着都会忘记这是本古典文学——因为它讨论的命题,刻画的人性,展现的世相,与我们这个时代竟然如此相通。这大概就是伟大文学的魅力:它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了解人性,也永远比我们期待的更能预见未来。
帕尔马修道院
知书房
帕尔马修道院
司汤达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阴影线
知书房
阴影线
约瑟.康拉德 著
康拉德的自传体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作为船长第一次指挥的故事。事实证明,一系列危机对他的新权威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奇怪的是,大海变得平静,船员们因发烧的疟疾而虚弱。当大副的恐惧让许多人相信这艘船被前任船长的恶灵困扰和诅咒时,这个年轻人必须应对他们的迷信以及明显缺乏急需的药物。一个悬疑的海洋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人生的决定性时刻,当一个没有经验的男孩和一个成熟男人之间的模糊界限变得非常清晰时,《影子线》充满了强烈的存在、紧张的责任和受到威胁的原则,对男性气质的探索性研究。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
知书房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
安东尼·特罗洛普 著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是安东尼 · 特罗洛普《帕利泽系列》的第四部小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围绕政治阴谋、个人危机与浪漫嫉妒展开。 本书中菲尼亚斯・芬恩在都柏林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已接受自己政治生涯终结的事实,也渐渐走出妻子离世的阴影。这时,他意外收到重返议会的邀请,便欣然抓住了这个机会。随之而来的,是旧日恋情与竞争的死灰复燃。当他的对手邦廷先生被谋杀后,嫌疑立刻落到了芬恩头上,而他昔日的朋友与恋人,似乎只会让他更加蒙羞。
理智与情感
知书房
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汀 著
"《理智与情感》是奥斯丁小说集之一。简·奥斯丁发表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其初稿是1796年写成的书信体小说《埃丽诺与玛丽安》。而作者将《埃丽诺与玛丽安》改写成《理智与情感》,则是1797年11月的事——当时,《傲慢与偏见》的初稿《初次印象》早已完成几个月。 此后10余年,《理智与情感》变得无声无息,直至1811年3月,奥斯丁在书信中透露:她在伦敦看该书的校样。该书于当年10月30日出版,封面注明:“一部三卷小说/一位女士著/1811年”。10月31日的《记事晨报》上发布了该书的第一个广告:称其为“某女士的一部新小说”。11月7日,该书被誉为“一部杰出的小说”。11月28日,该书变成“A一女士的一部有趣的小说”——比“某女士”进了一步,该广告亮出了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A。这似乎是《理智与情感》的最后一个广告。 《理智与情感》定价为15先令一册,虽然印数不是很多(一说750部,一说1000部),但是作者于1813年7月3日写道:“《理智与情感》每一册都卖出去了,除版权之外(如果那还有什么价值的话),给我带来140英镑收入。”同年10月,《理智与情感》出了第二版。"
精选书评
知书客248091
我们这一生,要学会战斗。亲王宫廷里明争暗斗,战场上子弹横飞,爱情里你争我夺,监狱中生死未卜。法布里斯从少年意气到亡命天涯,从懵懂无知到看透人心。他经历过对拿破仑的狂热崇拜,感受过监狱的绝望,体验过爱情的甜蜜与痛苦。最后他在修道院找到平静。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毁掉。
帕尔马修道院
知书房
帕尔马修道院
司汤达
知书客928697
姐妹们,奥斯汀笔下这对姐妹花简直写到我心坎里去了!埃莉诺隐忍得让人心疼,玛丽安热烈得让人动容。每次翻到她们在诺兰庄园的时光,我都忍不住替她们捏把汗——怎么能把姐妹情写得这么揪心又温暖啊!看看人家1800年就能写出这么超前的女性成长故事,不愧是让我们骄傲的文学女王!
理智与情感
知书房
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汀
知书客811753
"如果有人一心作正确的事,那么无论他内心多么偏爱,都会迫使自己忍住不越界。"——简·奥斯汀在这部经典中以其标志性的细腻笔触,揭示了理智与情感间永恒的张力,如同达什伍德姐妹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既是时代的缩影,也映照出每个现代人心中的天平该如何平衡。(47字)
理智与情感
知书房
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汀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