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66162
2025年09月03日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句收录于《何博士备论》的兵法箴言,道破了军事智慧的精髓,如清泉涤荡千年烽烟,至今仍在商战与博弈中泛着冷冽的锋芒。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著
《李卫公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 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李卫公问对》多处对《孙子兵法》的命题进行了阐发,丰富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思想。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宋代被列入《武经七书》中,成为武科必读之书。今天仍有研究价值。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著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相传为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现存《吴子》分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共六篇。宋代将《吴子》列入《武经七书》。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
孙膑兵法
知书房
孙膑兵法
孙膑 著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孙膑兵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东汉以后就已经失传。因此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推测孙膑就是孙武,认为《孙膑兵法》就是《孙子兵法》。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竹简本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才改变了学界的认识。竹简本是汉初抄本,其中孙膑不以第一人称出现,所以学界普遍认为此书是由孙膑弟子纪录而成。现在分上下两编,共三十篇。
精选书评
知书客256395
奇书也,兵家之至道!何博士备论,可作枕席观,可作庙堂参。治世可读,乱世更需细读。其文气韵沉雄,如老将坐帐;其理透彻明达,似利剑出鞘。将门子弟当读,布衣书生亦当读。得意时读之可戒骄躁,失意时读之可壮胆魄。谈兵不如知兵,知兵不如用兵,用兵之妙,尽在此书!每览其论秦汉将略,辄觉金戈铁马扑面而来,真乃兵书之逸品,策论之圭臬。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知书客989954
有人从《何博士备论》中看到古代军事家的智谋,有人读到排兵布阵的精妙。我翻开这本书,感觉像听一位老将军讲述战场经验。他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怎样带兵打仗,怎样在劣势中扭转局面。这本书凝聚了千百年的战争智慧,现在读来依然实用。我们的祖先能写出这样的兵书,说明中国人打仗的本事自古就很高明。这些宝贵的军事思想值得永远传承下去。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知书客982768
奇书!《何博士备论》乃兵家宝典。痛快、精辟、透彻!可当兵法读,可当哲学读;可正襟危坐研读,亦可随手翻阅体味。将军读之可运筹帷幄,书生读之可明晓韬略。运筹帷幄时要读,进退维谷时更要读。纸上谈兵不如知兵,知兵不如悟兵。一卷在手,如见千军万马呼啸而过,似闻金戈铁马铿锵之声。得此书者,如获无价兵法真传!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