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神灭论
神灭论
范缜

神灭论

范缜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17992
翻开《神灭论》,大多数人聚焦于范缜的无神论思想,而我更敬佩他的勇气。在迷信盛行的南朝,他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当时的统治者崇信佛教,他却能顶住压力,公开辩论。这种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比理论本身更可贵。看历史人物,不只要看他想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范缜用行动证明,独立思考比盲从更有价值。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9354
自八月上旬开始读《神灭论》,到九月中读完,前后一个多月。这本书论证严密,条理清晰,每一段都紧扣主题展开。范缜用简单的例子说明深刻的道理,让人很容易理解。他敢于挑战当时的迷信思想,这种求真的精神很值得敬佩。读完最大的感受是,他用朴实的语言讲明白了复杂的哲学问题。这本书虽然写于古代,但其中的理性思考至今仍有价值。甲辰初秋于杭州。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69049
壬寅深秋始读《神灭论》,旬日而竟。范缜此作,虽不过二千余言,而析理精微,立论峻切,使人凛然有冰雪之感。其辟佛之旨,诚为六朝异响;"形神相即"之说,尤见哲人胆识。每读至"神即形也,形即神也"之句,未尝不废书而叹:使生在今日,当为唯物之先导也。然则缜之辩才无碍,终难敌帝王崇佛之势,诵之殊觉悲慨。丁酉霜夜筱堂记于沪上斗室。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85764
奇文,千年真知灼见。清醒时可读,困惑时更要读。智者能领会,常人也能懂。得意时该看,失意时更该看。范缜说形死神灭,道理简单却深刻。烧香拜神不如明白这个道理。世上没有鬼神,人就该相信自己。求佛不如求己,信鬼不如信理。读一遍就懂,想一遍更懂。这个道理实在,比什么玄乎的话都有用。
2025年07月0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83497
说起来很惭愧,直到大学毕业我才第一次完整读完范缜的《神灭论》。读完后很惊讶,这本写于南北朝时期的作品,观点如此清晰有力,论证如此严密,完全不像我想象中那样晦涩难懂。 以前我一直以为古代哲学著作都很玄乎,充满神秘色彩。但《神灭论》不一样,它用最朴素的逻辑,最直接的比喻,把"形神相即"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比如用刀刃和锋利的关系来说明形体和精神的关系,这个比喻简单易懂,却把问题说透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的勇气。在那个佛教盛行的时代,范缜敢于站出来反对灵魂不灭的说法,需要很大的胆量。他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基于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提出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现在看来依然很有道理。 读完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范缜能看得这么透彻。可能是因为他坚持从实际出发,不盲从权威。他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道理,让普通人也能理解。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今天看来依然值得学习。 书中有很多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他说祭祀祖先是为了表达思念,而不是真的认为灵魂存在。这个说法很符合常理。还有他对因果报应说的反驳,指出人的贫富贵贱是偶然的,不是前世修来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很大胆,现在看来却很实在。 我觉得《神灭论》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们独立思考。范缜不迷信权威,不随波逐流,而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种态度在任何时代都很宝贵。
2025年07月06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