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赛
奥德赛
荷马

奥德赛

荷马  

《奥德赛》(荷马 著)是公元前8世纪末成书的奠基性史诗,被誉为西方文学源头之作。这部英雄诗篇以特洛伊战争后的返乡之旅为经纬,讲述了智勇双全的奥德修斯跨越二十年漂泊,在神祇干预与命运考验中重返伊塔卡王国的传奇。 核心情节聚焦主人公冲破海上险阻、化解宫廷阴谋,最终与忠贞妻子佩涅洛佩及成年儿子忒勒马科斯团圆的故事。史诗开篇为恢弘叙事拉开帷幕:被困仙女卡吕普索海岛七年的奥德修斯望海兴叹,归乡执念与神明阻挠形成强烈张力。叙事从奥林波斯山上的神界议事切入,众神决议主人公命运,智慧女神雅典娜力主放归。镜头旋即转向伊塔卡宫廷,少年忒勒马科斯面对觊觎家产的求婚者蚕食其家业,在雅典娜化身导师的激励下,毅然踏上寻父征程。这段"忒勒马科斯的成长"副线,通过与父亲奥德修斯海上历险的主线交相辉映,编织出英雄气概、命运玄机与家族使命的三重变奏。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93666
在海上漂泊二十年,奥德修斯终归故土。然而读完整部史诗,最震撼我的竟是那些永远无法返乡的水手。我们何尝不是那些被遗忘在旅途中的亡魂?荷马笔下那些充满神谕的汹涌海浪,如今变成地铁里永不停歇的报站声。伊萨卡岛永远在远方,而我们早已习惯带着乡愁流浪。神明的恶作剧从未停止,只是现代的塞壬换成了手机屏幕里闪烁的诱惑。奥德修斯的智慧在于认命,而我们的悲剧在于连认命的资格都没有。
2025年07月2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93289
《奥德赛》讲述的是一个回家的故事。奥德修斯历经十年漂泊,面对种种诱惑与险境,始终坚持回到故乡的信念。这不是简单的冒险小说,而是关于坚持本心的隐喻。英雄不仅需要力量与智慧,更需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与责任。这部史诗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归途,真正的考验不在外部世界,而在你能否保持内心的方向。
2025年07月2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32643
漂泊十载归乡路,读罢方知此心安。
2025年07月2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56946
荷马笔下那位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与其说是一位英雄,不如说是一个被神祇戏弄的可怜虫。《奥德赛》将智慧的荣耀归于伊萨卡国王,却把人性中那些阴暗的算计与自私也一并打包给了他。这部史诗表面上歌颂归乡的壮举,实则暴露了古希腊价值观中令人不安的矛盾——我们究竟该赞美他的狡黠,还是该谴责他那些近乎背叛的谎言? 当奥德修斯用木马计血洗特洛伊时,荷马称之为智慧;当他欺骗独眼巨人时,诗人又为之喝彩。但若细究,这些所谓"机智"不过是用无辜者的鲜血铺就的归途。更讽刺的是,这位"英雄"在卡吕普索的温柔乡里虚度七年光阴,却要佩涅洛佩为他守节二十年。荷马试图用华丽的辞藻为这些行径镀金,却掩盖不了其中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对我而言,最难以接受的是史诗对女性角色的物化。喀耳刻被塑造成危险的诱惑者,而那些被奥德修斯绞死的女奴,她们的冤魂可曾得到过一丝怜悯?这部被誉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史诗,在歌颂勇气与智慧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暴露了古希腊文明中那些令人不适的阴暗面。当我们在大学讲堂里反复研读这些篇章时,是否也该思考:这样的英雄叙事,在今天还值得全盘接受吗?
2025年07月19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59423
"点燃西方文明火种的行吟诗人"——这个称号对荷马而言再贴切不过。《奥德赛》如同地中海咸涩的海风,裹挟着英雄的叹息与神明的低语,在三千年的时光长廊里从未停歇。当奥德修斯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时,他或许没想到,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那场与命运、与自我、与诸神长达十年的角力。 这部史诗最迷人的矛盾在于:它既是个人冒险故事,又是整个古希腊的精神图谱。奥德修斯的形象总让我联想到现代科幻片里穿越虫洞的宇航员,在未知星域中不断失去同伴又不断重生。不过荷马笔下的惊涛骇浪里,真正致命的从来不是独眼巨人或塞壬女妖,而是返乡途中逐渐剥落的英雄光环。当主人公最后以乞丐装扮现身伊萨卡时,那种带着血腥气的黑色幽默,比任何现代反战文学都更刺骨。 必须承认,阅读过程像在咀嚼橄榄——初尝艰涩,回甘绵长。诸神频繁的突然干预会让现代读者皱眉,那些程式化的比喻"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反复出现时,我忍不住在书页边缘画下第三十七个感叹号。但恰恰是这种笨拙的重复,让人听见了行吟诗人沙哑的嗓音,看见篝火映照下听众发亮的眼睛。 重读第十二卷时突然意识到:珀涅罗珀的织机或许才是真正的主角。她白天编织夜晚拆解的动作,与丈夫在海上画出的迂回航线形成奇妙镜像。这种女性视角的缺失与在场,让青铜时代的叙事产生了现代性的裂缝。现在终于理解博尔赫斯为何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尚未归家的奥德修斯",毕竟谁的人生不是在与某个卡吕普索周旋呢?那些抱怨史诗冗长的读者,大概还没经历过足够长的漂泊。
2025年07月18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