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

查尔斯·狄更斯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孤儿匹普从小由姐姐抚养,受雇于贵族郝薇香,并且爱上了她的养女艾丝黛拉,一心想成为“上等人”。他小时候好心搭救的一名逃犯在国外发财致富,为报答救命之恩,巧妙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进入上流社会。然而命运并不与匹普的希望接轨:艾丝黛拉另嫁他人,逃犯被擒,遗产充公,匹普的“远大前程”转眼化为泡影。整部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希望由萌生而至幻灭的过程唤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不少西方评论家将其推崇为狄更斯最出色的作品。
更多
书评  · 1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98542
《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经常被贴上"成长小说经典"的标签,但真正读下来会发现这本书的问题多到让人无法忽视。最明显的是主角皮普的性格塑造完全失败。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不讨喜,他自私虚荣又懦弱,对乔忘恩负义的样子简直让人火大。更糟糕的是,他的所谓"成长"来得莫名其妙,最后几章突然就醒悟了,完全看不出转变的过程。 故事结构也很有问题。前半部分节奏慢得可怕,花了太多篇幅描写皮普的童年生活。等到主线剧情终于展开时,又突然加快节奏,重要情节都是一笔带过。马格韦契的出场和身世揭秘本该是全书高潮,但处理得特别仓促,完全没达到应有的戏剧效果。 女性角色的塑造更是糟糕透顶。艾斯黛拉就是个脸谱化的"冷美人",除了漂亮和冷酷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性格特点。郝薇香小姐更是夸张到离谱,一个被抛弃的女人几十年不脱婚纱,这种设定放在现实里根本说不通。狄更斯似乎把女性角色都当成了推动剧情的工具人,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那些突如其来的巧合。皮普的恩人正好是他帮助过的逃犯,这种安排太刻意了。还有最后艾斯黛拉莫名其妙地出现,两人在废墟中重逢的场景,完全是为了给读者一个"圆满结局"而硬凑出来的。整本书看下来,感觉不是在看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是在看作者强行拼凑出来的道德寓言。 叙事视角也很成问题。狄更斯用老年皮普的视角来回忆往事,导致整本书都带着说教味。读者被迫接受主角对每件事的事后评价,完全失去了自己判断的空间。这种写法让故事变得特别不真实,就像有人在耳边不停地说"看吧,这就是虚荣的下场"。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9338
说实话,读完《远大前程》让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狄更斯确实是个大作家,但这部作品给我的感觉特别拧巴。主角匹普的成长轨迹看得人特别憋屈,明明有机会改变命运,却总是被自己的软弱和虚荣牵着鼻子走。 最让我难受的是匹普对待乔的态度。乔是全书唯一真心对他好的人,结果匹普有钱之后就瞧不起这个铁匠姐夫了。这种忘恩负义的转变写得倒是很真实,但是真实得让人心里发堵。我理解狄更斯想表现社会对人性的腐蚀,可是看着匹普一次次做出错误选择,真的特别 frustration。 女性角色的塑造也很成问题。艾斯黛拉完全就是个提线木偶,她的冷漠和反复无常都像是为了折磨匹普而存在的。郝薇香小姐就更离谱了,一个被男人伤害就一辈子活在怨恨里的老女人,这种偏执狂的设定放在今天看简直不可思议。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意思的是罪犯马格韦契。这个角色虽然出场不多,但他对匹普的那种执着报恩的心思反而显得特别真实。特别是当他冒险回伦敦看匹普那段,比主角那些矫情的心理描写打动人心多了。 小说里那些所谓的"远大前程",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匹普最后失去一切回到故乡的结局,与其说是醒悟,不如说是认命。这种处理方式让我觉得很泄气,好像人生再怎么折腾都逃不出命运的圈套。 狄更斯的文笔确实没得说,伦敦的市井生活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整本书看下来,就像喝了一碗没加盐的浓汤,表面上很丰富,实际上特别寡淡。可能这就是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特点吧,既要批判现实又要维持体面,结果哪头都没够着。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远大前程》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