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
袁黄

了凡四训

袁黄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一本著名的劝善书。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成书缘起作者在考科举之前认识了云南孔姓占卜师,孔先生帮他算出三场考试名次。结果次年赴考,三场都正确。让袁黄吓得半死。后孔先生又说,袁黄的功名将止于贡生,官至四川的一个县令,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无子。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因此认为宿命不容改变。37岁时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积德行善并且传授准提咒,训练清净心与慈悲心,解说命运如何掌握在自身,宿命可以改变,于是自号了凡。从此积极为善助人,改过迁善,修正观念,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二个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最终寿命至74岁。《了凡四训》正是袁了凡要给儿子的家训。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2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35439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八个字如晨钟暮鼓,贯穿《了凡四训》全篇,袁了凡以毕生践履证明:人生绝非既定剧本,向善改过处即是改命时。这部明代家训既无高深话头亦乏艰涩义理,只将"立命之学"化作日用工夫,在日积月累的善行中,将宿命论的枷锁熔铸成修身律己的准绳。书中那些看似朴素的改过之法、积善之方,恰似春雨润物,五百年来悄然滋养了无数困于命运迷思的灵魂。
2025年07月1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57787
《了凡四训》是一部洗涤心灵的经典,它告诉我们"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让人幡然醒悟命运的钥匙其实握在自己手中。
2025年07月1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97269
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命运可以改变。
2025年07月1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39662
古人修身,讲究的是存心养性,克己复礼。今人读《了凡四训》,却总想着如何改命转运,求福避祸。袁黄这个人,口口声声说立命之学,实际不过是教人如何算计命运罢了。书里说什么"命自我立",听起来很有道理,细想之下全是投机取巧。 书中最可笑的是那些功过格。今天做件好事记一笔,明天又做件坏事扣一分,跟做买卖似的。这样斤斤计较的行善,还能叫真善吗?更别提那些求子求官的案例,分明是把行善当成交易筹码。做好事就为了得好报,这种心态本身就值得怀疑。 最让人反感的是书中那些因果报应的故事。什么做了坏事遭雷劈,行了好事中举人。把这些偶然事件说成必然结果,这不是在吓唬老百姓吗?要是真这么灵验,天下早就太平了。 书中还说什么"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听起来很洒脱。但转头又教人如何趋吉避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真要放下,何必整天算计命运?说到底,这本书不过是教人如何讨好命运罢了。 现在的人读这本书,有几个是真心想修身的?多半是冲着改命来的。这种功利心态,跟袁黄当年为求子而发愿有什么区别?古人讲修身是为了明德,今人读《了凡四训》却总想着走捷径。
2025年07月1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82333
袁黄此书,标榜立命之说,而理路淆杂,使人莫知所从。其言善功可转定数,然细究之,则因果相循处每多牵强,若"日行一善"云云,竟似市井账簿,功过相抵之态毕现。明代善书泛滥,此作独得青睐,实因揉杂释道,投合世俗功利之念。最可怪者,其自述改命经历,既云"孔公算定",复谓"云谷点化",前后抵牾处,终未自圆。考其训子本意,不过劝善常谈,而世人奉为圭臬,乃至有"功过格"流毒至今,岂非买椟还珠?若欲究性命之学,当溯洙泗源流;倘为警世故,则《菜根谭》更为透彻。至若"谦德之效"章,忽插入科场梦兆,文气中断,尤见编排之失。
2025年07月09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