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弟子规
李毓秀

弟子规

李毓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 ;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话,用三字句改编而成,正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共四个部分,进行了具体、通俗的闸释 ;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清朝时,《弟子规》被朝廷高度重视,将其定为幼学必读教材,并将其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72760
今人读《弟子规》,常有"陈腐过时"之叹,殊不知此乃童子开蒙之书,本不当以今人思维苛责古人。李毓秀才人,生于清康熙年间,其文采虽不若唐宋八大家之锦绣,然能以浅近文言作训蒙之书,正是其大智慧处。此书以三字韵语成篇,暗合儿童记诵之天性,较之《三字经》尤显精炼。 《弟子规》看似浅显,实则内含深意。其文本结构严谨,首论孝悌,次及谨信,终言学文,恰合《论语》"弟子入则孝"一章之旨。今人每谓其条文刻板,殊不知古人蒙学自有次第:先立品行,后及文章。清儒陆陇其曾言:"童子读书,先要教他晓得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弟子规》之设,正为此也。 今之读者欲通此书,当以历史眼光视之。书中"冬则温,夏则凊"等语,看似琐碎,实乃古人日常礼仪之写照。犹记先师尝言:"读古书当如考古,既不可全盘接受,亦不可轻易否定。"《弟子规》中"衣贵洁,不贵华"等训,至今仍可为修身之鉴。若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书犹可为童蒙养正之助。 至于语言风格,此书采三字句式,朗朗上口,颇类《急就篇》之遗意。我尝见蒙馆童子诵此书,不数日即能成诵,足见其文字锤炼之功。今人若觉其文义难通,不妨辅以《养蒙针度》诸书参看,自能得其三昧。大抵训蒙之书,贵在易记易诵,《弟子规》能流传三百载而不衰,实非偶然。
2025年07月2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5229
这书把孩童教成了权贵的应声虫。
2025年07月2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75250
初读《弟子规》时只觉是孩童启蒙读物,年岁渐长才惊觉其中藏着为人处世的至理。那些看似简单的"父母呼,应勿缓"背后,实则是维系人伦的根基。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我们常把叛逆当作成长,却忘了恭敬才是真正的成熟。 细读"亲所好,力为具"一句,忽然明白孝道不在宏大叙事,而在日常细节。就像春雨润物无声,真正的教养往往藏在最朴素的叮咛里。现代人总在追寻远方的智慧,却忽略了脚下这片传承千年的沃土。 最触动我的是"见未真,勿轻言"的训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少人困在自以为是的认知牢笼里?弟子规的智慧恰如一剂良药,教人在浮躁中保持清醒。这些文字穿越三百年时光,依然能照见当代人的处世困境。
2025年07月2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67870
翻开这本薄薄的《弟子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别扭。这本书被很多人奉为经典,说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但我越看越觉得哪里不对劲。 书里全是"弟子规,圣人训"这样的句子。开头就说要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父母叫你,要马上答应。父母教你,要好好听着。父母批评你,要顺从接受。这些道理看起来都对,但总觉得太绝对了。 后面讲待人接物的规矩更多。说要早起晚睡,衣服要整洁,吃饭要有规矩。见长辈要问好,走路要让路。这些我都懂,可是书里说得太死板了。比如"晨必盥,兼漱口"这样的句子,连刷牙洗脸都要规定,是不是管得太细了? 最让我困惑的是关于说话的规矩。"话说多,不如少"、"凡出言,信为先"。这些话本身没错,但书里把每件事都规定得死死的。小孩子按这样长大,会不会变得不会自己思考? 书里还有很多"勿"字开头的禁令。"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连怎么站怎么坐都要管,我觉得太压抑了。现在的小孩哪能受得了这么多条条框框? 我看过一些评论,说这本书是清朝人写的。那时候的社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把这些老规矩直接搬到现在,真的合适吗?有些家长让孩子背《弟子规》,说是学传统文化。可传统文化里好的东西很多,为什么非要选这本? 书中有些话确实有道理,比如要诚实守信,要尊重长辈。但把这些和那么多琐碎的规矩混在一起,让人分不清主次。更让我担心的是,有些孩子可能会把书上每句话都当真。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会不会变得死板不知变通? 我承认这本书影响很大,很多人说它好。但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实在没法完全认同里面的内容。也许它适合过去的社会,但现在时代变了。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也该变变了?
2025年07月2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39877
李毓秀的《弟子规》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这部书讲的是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全文用简单的语言写成,却包含了深刻的教诲。从孝顺父母到尊敬师长,每一条都说得明明白白。这本书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现在仍然是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它教会我们中国人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很多人小时候都背过其中的句子,长大后还记在心里。《弟子规》能流传这么久,就是因为它的道理永远不过时。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精华。
2025年07月20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