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贝斯的丽莎
兰贝斯的丽莎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兰贝斯的丽莎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兰贝斯的丽莎》,作者是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讲述伦敦贫民窟的女孩丽莎,五官精致,身段优美,能歌善舞,是所有男人追逐的对象。她的父亲已经去世,唯有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母亲却沉湎于酒精,无心关心她。贫民窟的小伙子汤姆一直暗恋着她,但她却不为之所动,偏偏爱上了新搬来的有夫之妇布莱克斯通先生,最终成为众人嫌弃的对象。忍无可忍的布莱克斯通太太和丽莎发生了争执,并演变成斗殴。伤心的丽莎最后病死在家中。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37719
丽莎的生活就像一团迷雾。她想要美好的爱情,但现实总是给她打击。她以为遇到了真爱,结果只是被欺骗。她尝试努力工作,可命运从不眷顾她。周围的人都说她太傻,可她就是不愿放弃。每次失望后她都会想,也许下次会更好。最后她累了,不再挣扎,接受了生活的平庸。她终于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精彩的人生。这种醒悟让人心酸,但也是解脱。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34398
23-25📚……重读时依然胸口发紧,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2023年5月7日,读到一半突然收到推送"伦敦东区失业率创十年新高,贫民窟儿童失学率持续攀升..."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容易的人生,穷人的眼泪不过是富人酒杯里的冰块。"体面的"中产阶级永远"正确","光鲜的"伦敦西区绝不会低头,昨天没有,今天没有,明天也不会。 不管是贫民窟的窄巷还是上流社会的沙龙,教育总是划分阶层的隐形栅栏,麻木的眼睛注定看不见河对岸的灯火...能看清道路的永远是多读过几本书的人,在兰贝斯是这样,在别处也是。 丽莎踩着缝纫机的样子让我想起老家纺织厂的表姐。她们同样十七岁,同样手指结着茧子,区别是丽莎敢对着工头扔剪刀,而我表姐只会半夜躲在被窝里哭。毛姆笔下这个姑娘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她知道自己穷,但不觉得自己低贱。她可以为了三先令的工钱忍气吞声,但谁要是碰她的印花布裙子,她能把滚烫的熨斗砸过去。 现在很多人说丽莎粗俗,说她放荡,可要是让他们去兰贝斯的阁楼住三个月,怕是连哭都找不着调。那些住在肯辛顿花园旁边的人永远不懂,对丽莎来说,能穿着干净衬裙走在阳光下就是了不起的胜利。她像石缝里的蒲公英,给点阳光就敢开花,虽然开得歪歪扭扭的。 🏭 泰晤士河上的运煤船 贴着招聘女工的油污窗户 🏭 看起来体面的商铺橱窗 照不见后巷发馊的垃圾桶 毛姆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写丽莎谈恋爱那段。别的作家总爱把穷姑娘写成等着王子拯救的灰姑娘,可丽莎会揪着情人耳朵要钱买新靴子。她明白玫瑰不能当饭吃,所以宁愿要实实在在的两镑钞票。这种清醒比任何浪漫情话都动人,因为它透着股子狠劲——就像她总说的"我得活下去"。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84721
毛姆的《兰贝斯的丽莎》像一把钝刀,慢慢切开伦敦贫民窟的生活。故事没有太多起伏,就像街角小酒馆里每天重复的对话。丽莎这个女孩的形象特别真实,她不是英雄也不是恶人,就是一个被生活推着走的普通人。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毛姆就站在贫民区的巷子口,冷静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这本书和毛姆后期那些精致的小说很不一样。它粗糙,直接,没有太多技巧。但正是这种粗糙让人觉得真实。丽莎的爱情,她的痛苦,都是那么普通,却又那么打动人。毛姆写这些底层人物的时候,没有怜悯也没有批判,就是平静地讲述。 看着丽莎的故事,会想到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那个街区,但他们的生活同样值得被记录。毛姆年轻时写的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比很多精心设计的小说更有力量。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65443
花了两个晚上读了60页,实在读不下去了。这本书写得太压抑了,整个故事都笼罩在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里。主角丽莎的生活太悲惨了,从开头到我看的部分,她不是在挨打就是在挨饿,看得人心里特别不舒服。 毛姆把伦敦贫民窟的生活写得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不适。他详细描写了丽莎家里发霉的面包、破旧的衣裳、醉醺醺的家人,这些细节堆积在一起让人喘不过气。我能理解作者想展现底层人民的苦难,但这种方式太直接了,缺少缓冲。 书里的人物都让人喜欢不起来。丽莎虽然可怜,但她逆来顺受的性格让人着急。她的家人都是酒鬼,不是打她就是骂她。就连看起来好一点的邻居,最后也露出了真面目。这样的角色设定让人看不到希望。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故事节奏太慢了。60页过去,丽莎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还是在重复同样的苦难。我知道这可能就是现实,但作为小说来说缺乏变化,读起来特别累。 毛姆的写作技巧确实很好,他能把环境描写得很生动。但问题是他把这种技巧都用在了描写苦难上,读着读着就觉得特别沉重。每次翻开书都需要鼓起勇气,因为知道又要面对那些令人心碎的描写。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85523
毛姆的《兰贝斯的丽莎》让我看到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丽莎这个贫民窟女孩的悲剧命运,被毛姆用手术刀般的笔触精准解剖。他写贫穷却不煽情,写堕落却不批判,这种冷静克制的叙事反而让苦难更具冲击力。伦敦底层的生活画卷在毛姆笔下如此真实,每个细节都在诉说阶级的鸿沟。这部早期作品已经展现出毛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成就了最震撼人心的艺术。这才是真正伟大的作家该有的担当。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