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8.7 这是一部令人动容的成长小说,虽然不能说是最优秀的,但确实值得一读。最初看到这个书名时,我以为是某个贵族小姐的浪漫故事,直到翻开书页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丽莎,这个生活在伦敦贫民窟兰贝斯区的普通女孩,她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生命最顽强的模样。毛姆用他特有的冷静笔触,描绘了这个在泥泞中依然仰望星空的灵魂。读到最后,当丽莎终于走出阴霾时,那种感动难以言表。 一个出身贫寒的工厂女工,每天在恶劣环境中工作十几个小时,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毛姆没有刻意美化她的处境,而是如实展现了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但正是这种真实,让丽莎的每一次成长都显得格外珍贵。 有几个细节特别打动人心: 丽莎每天下工后,都会在昏暗的煤气灯下读书。那些被油污弄脏的书页,记录着她对知识的渴望。有一次,她为了买一本二手诗集,连续三天只吃一片面包。这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生存都成问题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 当她遇到同样热爱文学的吉姆时,两人在破旧的阁楼上分享书籍的场景令人动容。他们用捡来的木板搭成书架,把省下的钱都用来买书。这种纯粹的精神交流,在物质匮乏的生活中开出了希望之花。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丽莎面对工厂主骚扰时的反应。她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选择了离开。失去工作意味着挨饿,但她保住了尊严。这种选择在当时的处境下需要多大的勇气! 毛姆的叙述风格简洁有力,没有多余的修饰。他像一位冷静的观察者,把底层人民的生活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但这种客观中又蕴含着深深的同情,让读者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温度。 书中没有刻意说教,但通过丽莎的成长轨迹,我们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她不是突然获得成功的童话主角,而是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的普通人。这种真实感让故事更有说服力。 丽莎最终成为一名教师的情节并不突兀。我们看到的是她多年坚持的必然结果。当她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些和她当年一样渴望知识的眼睛时,所有的艰辛都得到了回报。 这部小说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告诉我们:环境可以限制一个人的起点,但不能决定他的终点。丽莎用她的故事证明,只要不放弃希望,再艰难的处境也能开出希望之花。 毛姆没有给丽莎安排戏剧性的逆袭,而是让她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最终改变命运。这种真实感让故事更有力量。读完后,我不禁思考: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多少像丽莎这样在困境中依然坚持梦想的人? 如此高的评分也表达了我对这部作品的敬意。它不仅是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更是一曲献给所有奋斗者的赞歌。向毛姆致敬,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兰贝斯的丽莎
兰贝斯的丽莎
兰贝斯的丽莎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