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简单的心
一颗简单的心
居斯塔夫·福楼拜

一颗简单的心

居斯塔夫·福楼拜  

《一颗简单的心》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作品。它是居斯塔夫·福楼拜晚年写的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其中一篇,也是作者最为杰出的短篇。它写一名女仆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个朴实动人的劳动妇女形象,展现了她美好善良的心灵和勇敢机智的品质。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39852
随着年龄增长,阅读时被文字触动的阈值似乎越来越低。福楼拜的《一颗简单的心》就是这样一部让人难以平静的作品。女仆费莉西泰平凡的一生,在福楼拜笔下呈现出令人心碎的重量。当她捧着死去鹦鹉的标本喃喃自语时,当她把全部积蓄送给远行的外甥时,当她在临终幻觉中看见圣灵降临的瞬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像钝刀割肉般让人隐隐作痛。 费莉西泰的悲剧不在于生活的清贫,而在于她单纯到近乎透明的心灵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别人,却从未真正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这种不对等的付出与回报,构成了现代社会中最为隐秘的精神创伤。福莉西泰让我想起那些在养老院里无人探望的老人,想起城市角落里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他们的存在如此必要却又如此容易被忽视。 福楼拜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显微镜般的笔触记录下一个普通灵魂的颤动。当费莉西泰把鹦鹉标本当作圣物供奉时,这个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是一个孤独灵魂对精神寄托的本能渴求。这种对卑微生命的深刻共情,反而比任何宏大的悲悯都更直击人心。 在物质至上的时代重读这个故事,更觉震撼。我们是否也活在一个将简单心灵视为愚昧的世界?当费莉西泰用她蹒跚的脚步丈量着诺曼底的小镇时,她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或许倒映着现代人正在失落的某种珍贵品质。福楼拜让我们看见,最卑微的生命里也可能蕴含着最动人的光芒,而这光芒往往需要放下优越感才能真正看见。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3738
她的生活就像一幅褪了色的画,没有起伏,没有惊喜。费莉西泰每天做着同样的事,却从没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她爱着别人,却总是得不到回应。她以为虔诚就能获得力量,但最后只剩下孤独。我们中的很多人也是这样活着,重复着差不多的日子,却找不到意义。这故事让人想到自己的生活,也许我们和费莉西泰一样,都在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改变。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69831
读十遍也不腻的好书!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86454
"在这颗简单的心灵里,爱是唯一的信仰。"——福楼拜以惊人的洞察力揭开了平凡生命中震撼人心的崇高本质。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46886
在整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资料时,偶然翻到了福楼拜这部被低估的短篇。最初以为只是描写女佣平凡一生的简单故事,却在细读后被其中蕴含的深意震撼得久久不能平静。最令人心碎的是,在这个标榜自由平等的时代,像全福这样的底层人物,他们的情感与尊严竟如此轻易地被世人忽视。她的忠诚被视作理所当然,她的爱恋沦为笑谈,她倾注全部心血的鹦鹉标本,在旁人眼中不过是个可悲的收藏品。 阅读时总忍不住设想,如果置身于全福的处境,该如何自处?反抗吗?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佣既没有话语权也不具备抗争的资本。麻木吗?可她偏偏生就一颗敏感多情的心。她选择用最质朴的方式应对这个世界——毫无保留地去爱,爱得笨拙却真挚。当外甥离家远行时,她把全部积蓄都塞进他的行囊;当主人家的小姐出嫁后,她把对孩子的疼爱转移到了那只鹦鹉身上。这种近乎固执的爱的能力,在冷漠的现实中既显得荒谬,又莫名动人。 全福让我想起老家的保姆张妈。她也是这样,把雇主家当成自己家,把别人的孩子疼得比亲生还甚。小时候觉得她傻,现在才懂得这种近乎宗教般纯粹的情感多么珍贵。福楼拜笔下的讽刺意味正在于此——当资产阶级在沙龙里高谈阔论人道主义时,真正活出人道主义精神的,却是这个被他们视为背景板的卑微女佣。 那只鹦鹉卢卢的死亡场景读来尤其揪心。全福请人将它制成标本这个细节,初看滑稽,细想悲凉。这哪是在保存鹦鹉?分明是在试图凝固那些不断从她指缝间溜走的温暖。当最后连标本都朽坏时,她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合上书页时突然明白,这个"简单的心"的故事之所以不朽,正因为它道破了一个永恒真相:在这个崇尚精明的世界,往往是最单纯的人,照见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深的荒芜。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